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部分 (第1/4頁)

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她欣喜萬分,誰知他卻說她不會生活。是,張愛玲自己也承認,她於生活方面,簡直就是廢物。但久久不見,相逢時卻說這樣令人掃興的話題,未免令人心寒。而這之後,胡蘭成竟又提起了周護士與範秀美之好,這一下子,張愛玲徹底死心。

夜間兩人分房而臥,次日清晨,胡蘭成臨走前,到她房內告別。

風流成性的男人站在她的床前,看著她憔悴哀傷的樣子,到底有些不忍。他便俯下身,吻了她一下。誰知她猛然伸出手,將他擁住。這擁抱不敢太緊,怕讓他感到窒息;又不敢太鬆,怕他忽然就消失了。

她滿眼都是淚水,卻說不出別的話,只有叫一聲:“蘭成……”

這便成了永訣。

一年多之後,已經脫離危險的胡蘭成收到了張愛玲寄來的一封信:“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

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摘自北京出版社劉川鄂。《張愛玲傳》)胡蘭成大抵以為自己吃定了她,不想她竟提出了分手。他還是不願失去這樣一個有才華的女人的,希望挽回,但最終還是沒有結果。

張愛玲已經明白,這段感情,註定是不會有結果的。對這個男人的愛,是錯誤。

此後多年,兩人偶有文字上的來往,但都是與寫作有關的,與愛情,卻再也不相干了。

多年以後,胡蘭成寫了《今生今世》,張愛玲則遠走國外,不知他們會不會再想起當初的一段愛戀?

張愛玲在《金鎖記》裡這樣說:“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應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溼暈,像朵雲軒信箋紙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後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帶點淒涼。”(摘自安徽文藝出版社。《張愛玲文集》)這一段愛情,就是舊年的月,有些迷迷濛濛的美好,但它終究不完滿。它是張愛玲心頭的一個傷口,久了,久了,化成一顆淚痕般的硃砂痣,是她曾經歷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情劫的憑證。

愛的讖語“請您尋出家傳的黴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 我的故事也該完了。”(摘自安徽文藝出版社。《張愛玲文集》)散發著芳香的纖纖細木,輕擦紙盒,綻出橙紅的花,點了、燃了、薰了“, 沉香屑第一爐香”。

塵封多年,黴綠斑斕的銅香爐裡升起了嫋嫋青煙,張愛玲古韻冷豔的文字恍若夢縈在太虛幻的綺麗長廊,薰香四溢、氤氳靉靆、繾綣纏綿……那個美麗清純的女子,那個嬌豔嫵媚的女子,那個為了愛而淪陷的女子………葛薇龍,在亂世的光怪渾濁裡,她無可救藥地愛上一個桀驁蕩子。她自甘墮落,自甘卑微,卑微到塵土,開出哀憐悽楚的

第六章 獨她的世界

花,花豔了、媚了、散了、殘了、損了……她蕭瑟淒涼的愛情,處處透著張愛玲的影子,處處預演著張愛玲的悲涼。

一縷縷窈靄瀠瀠的薰香, 彷彿在告訴人們是誰點燃了香爐,是誰的香魂在青煙裡幽徊、輾轉、流連。

葛薇龍是一個個性鮮明的上海女孩,因躲避戰亂,隨父母移居香港。由於家境貧寒,為了完成學業,只好違拗地向生活荒淫的富孀姑母求助。

姑母的家位於香港山頭華貴的住宅區,“山腰裡這座白房子是流線型的,幾何圖案式的構造,類似最摩登的電影院。然而屋頂上卻蓋了一層仿古的碧色琉璃瓦。”“屋子四周繞著寬綽的走廊,當地鋪著紅磚,支著巍峨的兩三丈高一排白石圓柱,那卻是美國南部早期建築的遺風。”“這園子彷彿是亂山中憑空擎出的一隻金漆托盤。園子裡也有一排修剪得齊齊整整的常青樹,疏疏落落兩個花床,種著豔麗的英國玫瑰,都是佈置謹嚴,一絲不亂,就像漆盤上淡淡的工筆彩繪……牆裡的春天,不過虛應個景,誰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牆裡的春燃燒到牆外去,滿山轟轟烈烈開著野杜鵑,那灼灼的紅色,一路摧枯拉朽燒下山坡子去了。”(摘自安徽文藝出版社。《張愛玲文集》)葛薇龍初次來到姑媽的家,看到滿園華麗葳蕤的春色,彷彿關著滿園的嬌豔與寂寞,進去了,會是一番何樣的光景?

張愛玲一開始就把奢華濃重、流金溢彩的中國味與摩登現代的西式風格交織在一起。一方面,展現出“這裡的中國,是西方人心目中

《風華是一指流砂全文免費閱讀》 第1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