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1/4頁)
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杜效陵果然如約,親到教坊司來為她母女贖身手續,到教坊司時,果然吳主管私墊三千兩銀子為張怡雲母女把手續辦妥了。杜效陵當面致謝,送了主管三百兩銀,鴇母二百兩,主管和鴇母歡喜不已。
杜又按漢族禮俗,備下花轎鼓樂,迎接張怡雲過府成親,其正妻不料他當真納漢人之女為妾,花轎進門時,她心裡醋意直冒,但有言在先,不便發作,心裡說不出滋味。但怡雲過門之後,透過一段接觸,她見怡雲賢淑,又知書識禮,並能幫助丈大處理公務,漸漸地也就由莫可奈何,一家人和睦相處了。
張怡雲以酒為媒,與社效陵白頭偕老,夫唱婦和也就傳為一段佳話。
《中國曆代名女》——名妓卷……張紅橋痴情成幽怨
張紅橋痴情成幽怨
福州城外十餘公里的閩侯縣境內,有一座美麗的洪山橋。橋雖不大卻頗有特色,全橋由色澤鮮豔的紅磚砌成,掩映在叢叢隨風飄拂的綠柳中,頗富詩情畫意,是當地歷代文人雅士鍾愛和聚會的地方。此橋因遠觀似一團紅焰,故過去人們多稱它是紅橋,明初才女張紅橋的痴情故事便發生在這裡。
張紅橋本名秀芬,因家居紅橋西側,芳名又與紅橋之名同揚遠近,所以人們都稱她張紅橋,反而把她的本名淡忘了。張紅橋並非福建本地人,她出生於中原的大戶人家,因避元末的戰亂,父母帶著年幼的她流落到南方,不幸的是半途父母雙雙病逝,小秀芬便被託付到她姨母手中。姨母本是一高官人家的寵妾,姿容秀麗,見多識廣,而且知書達禮。戰亂中夫家敗落,她帶著年幼的外甥女,相依為命,流落到福建閩縣,最後定居在當時間縣的紅橋旁邊。
一大一小兩個女子無以為生,姨母只好憑著自己的姿色和才識,招來一些流亡貴族和當地的文人雅士,聚會清談,茶酒款待,以一種似妓非妓的方式維持著兩人的生活。
時光流逝,姨母一天天人老珠黃,但在姨母的悉心培育下,小秀芬卻一天天鮮靈光豔,而且能詩善文,成了遠近知名的小美人和小才女,張紅橋的名字也慢慢冠到她的頭上。別人到她們家作客,不再是為了受姨母的招待,而多是慕張紅橋的名,但姨母對紅橋十分珍視,並不輕易讓她待客,而一心想替外甥女謀下一門中意的婚事。
張紅橋自己也非常清高,根本不把紈絝子弟、風流公子之輩放在眼裡,只是揚言自己要以詩才取夫婿,要尋得詩仙李白之類的人才肯委身相隨。這樣一來,更加激發了周圍自命才高的文士們的興趣,紛紛投詩詞往張紅橋處,希冀以詩詞為媒,獲得佳人的青睞。無奈詩箋成疊成打地堆放在張紅橋案頭,她細心品評,排定次序,卻沒有一份特別中意的,因而也就不屑作答回應。
當時閩地文才較出色的青年,被人們歸成“閩中十才子”的分別是:林鴻、王偁、王恭、陳亮、高秉、唐泰、王褒、周光、黃兀、鄭定,都是一批自命不凡的文人才士,他們之中自然也有人向張紅橋發起了攻勢。
最早投詩到張紅橋案頭的“閩中十才子”是閩縣的王恭,他的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重簾穴見日昏黃,絡緯啼來也斷腸;
幾度寄書君不答,雁飛應不到衡陽。
雖然情緒強烈,詩意逼人,但張紅橋嫌它淺薄,依然是不為之動心,始終不置一辭。
這時永泰才子王偁遊學歸來,途經閩縣小作停留,在拜訪文友王恭時聽他說起張紅橋的豔名和以詩取婿的事,頓時來了興趣。王偁又被稱作是“閩北風流才子”,他瀟灑英俊,才思敏捷,曾遊學湖湘,一路留詩,也一路留情。既然張紅橋如此不易動心,他便採取了逐步進攻的計策,先在張家鄰近租了房子住下,以期俟機博取佳人的好感,進而贏得芳心,謂近水樓臺先得月之計。
王偁住在張紅橋家左鄰的樓上,由樓窗往下看,可窺見張宅的大部分,而張紅橋的閨閣正與他居室的窗戶相對,張紅橋在屋內的一舉一動,都能透過窗紗,朦朦朧朧地映進王偁的眼簾,使得王偁飽覽秀色、美不自勝。
一日午後,王偁坐在自己窗前遙望對面張紅橋的動靜,這時紅橋午睡正濃。時值盛夏,她穿一件薄如蟬翼的短紗衫橫臥碧紗帳中,豐滿白瑩的胴體隱約可見,勾起王偁陣陣遐思,只覺玉體的暖香縈繞在自己四周。紅日西斜,紅橋悠悠醒來,神情慵懶嬌憨,無力地牽著綿巾試汗,姿態愈加撩人情興。果坐視窗看了整整一下午的王偁這時才清醒過來,詩興大發,記下了自己的感觸:
象牙筠簟碧紗籠,綽約佳人睡正濃;
半抹曉煙
《中國曆代女名人傳書籍》 第13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