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頁)
做男人挺好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茨舊竦取�
二、白族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最普遍和獨有的一種宗教信仰,本主又叫本主神,白語稱“武增”,又稱“老谷”(男性始祖)、“老太”(女性始祖),各地還稱“武增尼”、“增尼”、“東波”等。它的漢語意思就是“我們的主人”、“本境土主”、“本境恩主”、“本方之主”等,“本主”是簡稱。這些稱呼有祖先和主人的含義,卻不是單純的祖先崇拜,確切地說本主是一個白族村落或幾個村落的保護神,主宰著居民的命運。
本主崇拜源於原始社會社神崇拜和農耕祭祀,形成於南詔時期,在南詔、大理國時期成為白族的一種重要宗教信仰。據唐朝樊綽著的《蠻書》記載:唐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詔王異牟尋與唐朝使臣在蒼山會盟,舉行了重大的祭典。異牟尋為了表達自己的真心,還立下了謹請西洱河、點蒼山神祠監盟的誓言。這兩座神祠就是本主廟,可見當時的本主崇拜已經形成。以後又歷經數百年,本主數不斷增多,其包含的文化內容也更加豐富。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七章 白族文化(2)
白族人認為本主就是村社的保護神,掌管著本地區和本村寨居民的生死禍福,能保佑人們平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所以在白族村寨裡,幾乎一村一廟,供奉本主。本主廟中的祀神有主神和配神之分,“本主”是指本主廟中的主神,配神是本主廟中主神以外的其他各種祀神。因為本主崇拜是多神崇拜,所以各個村寨本主廟內都塑有他們的本主神,有時候也出現幾個村寨共同信奉一個本主的情況。不同本主任務不同,有管陰間和人間大小事務的,有管人間疾病和牲畜的,有管陰間兵馬的。這些本主神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自然本主,如石頭、樹疙瘩、水牛、猴子、白駱駝等;神靈本主,如龍王、山神、穀神、獵神、太陽神等。其中最多的是人物本主,又分為英雄本主,如杜朝選、段赤誠、白潔夫人等;帝王、祖先本主,如南詔、大理國王及細奴邏、閣羅鳳等高階將領;外族人本主,如鄭回、杜光庭、諸葛亮、關羽、李宓、傅友德、李定國等;佛教與道教神祇本主,如觀音、老子、李靖等。
從本主的分類也可以看出,本主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自然崇拜、龍神崇拜、人神偶像崇拜。白族的古老先民認為萬物有靈,因而把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流、水木石土等看作是有靈氣的東西進行崇拜。古代先民把它稱為“天鬼”,而這些就是白族最初的本主崇拜。白族早期宗教形態是對動物和植物的崇拜,因此才會有肖石頭、樹疙瘩、水牛、猴子、白駱駝等本主的出現。白族很崇拜龍,常稱龍為龍王,認為湖塘、泉眼是龍王的住所。實際上龍王也就是水神的代名詞,而對龍的崇尚與白族的農耕生活是有直接聯絡的。白族人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生活幸福,把龍和山神等列入了本主崇拜。
本主的人神崇拜大約產生在南詔時期,這是社會和文明發展進步的產物。在歷史和傳說中,為民解憂、有功於民的人被白族人列為本主;白族在長期的發展中,與周邊民族發生交往,也把其他民族的英雄奉為本主,如漢族的鄭回、杜光庭、諸葛亮、李宓、傅友德、李定國,蒙古族的忽必烈,傣族的李傳珠等。隨著佛教和道教的傳入,白族人也開始奉佛道二教的神為本主。
經過了三個階段的發展,本主崇拜已經具備了宗教的特徵,並具有一般宗教組織的形式。這主要表現在:白族幾乎是全民族崇拜本主,每個本主都有固定的廟宇和神像,這些本主廟在村寨中自成院落,而且還有本主祭祀的禮儀和《本主經》,形成了一套清規戒律和道德規範。它們要求人要孝敬父母長輩、忠於國家、尊老愛幼、勤儉勞動、不做壞事等。本主廟有專人、專門組織進行管理,並進行公共祭祀活動。除了日常祭祀外,每年有兩次固定儀式祭祀本主的廟會,一次是春節迎送本主,另一次是慶祝本主誕辰或忌日。朝奉和迎送本主時,白族的男女老幼都要身穿節日盛裝、殺豬宰雞、舞龍耍獅、燒香焚紙、燃放鞭炮獻祭,祈求本主消災解難,祛鬼驅邪。
三、“白風”與漢俗交融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峰奇嶺秀的靈應山麓,有個壩子叫三營壩子。據地方誌記載: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渡過金沙江,攻佔大理國。他見這個壩子緊靠吐蕃(西藏),就留下300戶士卒在這裡守衛,三營壩子的名稱因此而來。在三營壩子裡,白族和漢族雜居在一起,相互通婚,因此婚禮婚俗既有白族風情又有漢族民風。
第七章 白族文
《點維文化官網》 第1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