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11章 圍城 (第1/2頁)

算不準不要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盞所說的小事,關乎了西域數百萬人的生死安危。樞密院的摺子是征伐吐爾遜和蕭思溫的請旨摺子。軍國大事,樞密院不敢耽擱。趙盞為了陪伴小錦,那日沒去內閣,樞密院就送到了內苑。趙盞批覆的一個“準”字,開啟了這場戰爭。蕭思溫和吐爾遜冒犯了天威,圍困攻打宋軍,大宋怎會放過他們?吐蕃不敢摻和,蒙古斷絕了盟約,吐爾遜和蕭思溫如同喪家之犬,只剩下了徒勞的掙扎。為了博得一線生機,都大量徵召士兵。吐爾遜強徵了五十多萬人,蕭思溫也強徵了五十多萬人。他倆竟然手握大軍百萬。在戰場上,人數從來不是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一百萬平民,如何與十萬精銳作戰?唯一的作用就是壯壯膽子罷了。驅趕平民上戰場,太殘忍。拿起兵器走上戰場,不論男女,不論老幼,不管自願與否,他們就是士兵。你死我活,即刻擊殺,不能有絲毫憐憫猶豫。 大宋北方三個作戰軍團,能調動的軍團只有西北軍。西域的事,也該西北軍去處理。東北路有趙默的十幾萬建康軍和辛棄疾的十萬精騎兵,哪怕蒙古人違背承諾,他們也有應對的能力。李堯的鎮北軍憑藉幽雲地勢,亦足夠守住邊境。樞密院軍令下達,畢再遇六萬騎兵為先鋒,最先入西域。李堯為大軍統帥,親率西北軍五萬,轄制步軍司三萬,攜帶輜重隨後。六萬騎兵很快抵達了哈密城外。哈密城經過了修繕,屯駐軍隊三十萬。畢再遇才不會率騎兵攻城,對著哈密城大喊:“宋軍主力隨後到達。宋軍不殺降卒,投降免死。”畢再遇的六萬騎兵,有將近四十萬匹戰馬。哈密城牆不高,從城牆上望下去,煙塵飛揚,宋軍簡直是無窮無盡,數都數不清。這樣浩大的騎兵還不是宋軍主力,那宋軍主力到底是什麼樣?這一幕,令城中士卒產生了巨大恐懼。 畢再遇離開哈密,戰馬奔騰,大地震顫,如同雷鳴地震。過了半個時辰,才逐漸安靜。親歷這場面,有作戰經驗計程車卒都慌了,更何況那些匆匆加入的平民?哈密城中士卒渾身發顫,有計程車卒因緊張恐懼嘔吐,還有計程車卒忍不住哭了起來。西域人未必聽說太多關於宋朝的事,但他們都知道從前的大唐。唐宋都是漢人天下,能有多大區別?東邊的漢人最不能招惹,招惹了就是滅國。蕭思溫不知深淺,非要惹下大禍,連累了許多平民。等到宋軍主力來了,這小小的哈密如何守得住?蕭思溫不過是個軍閥,連國還沒有,下面的平民怎會為他拼命?宋軍承諾投降免死,很多士卒都有了主動投降的心思。 畢再遇繞過哈密,路過高昌。蕭思溫其餘二十多萬人就屯駐在高昌。他鐵了心要死守兩座城。六萬騎兵未在高昌停留,開啟了長途奔襲。兩晝夜,出現在伊犁附近。吐爾遜軍隊聚集在城外,毫無防備,遭遇了幾波射擊,十幾萬烏合之眾就潰散了。宋軍騎兵休整一日,往南奔襲。沿路碰見許多調往伊犁的新兵,佇列不成佇列,緩慢艱難的行走著。見了宋軍,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奇怪的站住觀望。宋軍騎兵不攻擊他們,邊行軍邊喊:伊犁已破,放下兵刃。聽說是宋軍,在這數萬騎兵快速行軍的震撼之下,紛紛放下兵刃,蹲在路邊。等宋軍騎兵走後,也不去伊犁了,結伴回家。殘暴的軍閥走到了死路,他們何必陪葬? 因宋軍騎兵行軍日夜不停,十分迅速,打探到訊息的斥候根本沒法趕在宋軍之前通知吐爾遜。吐爾遜的老巢距離宋朝很遙遠,前面還有蕭思溫,他一點兒防備都沒有。當宋軍騎兵到了阿克蘇,他還在整頓軍隊,想緊急訓練幾日。騎兵伴著煙塵,煙塵逐漸散去,吐爾遜與數萬士卒望著騎兵緩步前行,都懵了。怎麼回事?到底是怎麼回事?震耳的雷聲喚醒了他們。士卒成排倒下,明白過來的不辨方向,四散奔逃。吐爾遜這時候頭腦清醒了,宋軍騎兵忽然降臨,大勢已去,保命要緊,躍上馬就跑。蒙古,花剌子模都難容他。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吐蕃。這些年他與吐蕃之間多有貿易往來,算是有些交情。兵敗來投,定會接納。他全想錯了。莫說到了這個時候,戰爭之前,吐蕃的態度就很明確。接納他就會得罪了宋朝,吐蕃怎敢得罪了宋朝?其實非要選擇一個,他該當去投奔鐵木真。鐵木真不想與宋朝開戰,並非是懼怕,主要原因是太不划算。鐵木真是英雄,英雄都有傲氣。鐵木真不會如吐蕃那般,怕得罪了宋朝,不敢接受吐爾遜。一步選錯,再無回頭路了。從最開始,也註定了吐爾遜的結局。 征伐吐爾遜的戰爭很快結束了。五十多萬平民,在六萬精銳騎兵面前,根本沒有抵抗。吐爾遜跑了。戰爭發生時,四處都有人跑,怎好找吐爾遜?西域地廣人稀,去哪尋他?畢再遇讓人根據描述畫了畫像,在阿克蘇周圍張貼。抓住吐爾遜賞銀一萬兩,提供情報抓到吐爾遜,賞銀五千兩。吐爾遜怎會留在阿克蘇?畢再遇心情低

《回到南宋做皇帝趙洞庭》 第311章 圍城(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