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46部分 (第1/4頁)

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史老先生,別來無恙?”孟希聲笑吟吟地向眾人還禮,然後對著那老人一拱手。

這個老人,便是被趙與莒放逐到流求已經七年的史彌遠。初到流求時,他頗是消沉了一段時間,但後來養花種樹自娛,反正在生活上趙與莒並未虧待他,不僅供他衣食,而且每個月都還給他丞相的半薪並不是趙與莒心軟。而是在趙與莒上位問題上,史彌遠是有大功的,兩人之間的矛盾是在爭奪權力上,既然史彌遠已經徹底失敗,趙與莒犯不著在這樣風燭殘年的老頭兒身上露出自己心胸狹隘的一面。在沉寂了兩年之後,史彌遠開始申請在流求四處走走,趙與莒接到報告後並未反對,只是命人“嚴加保護”,這才有史彌遠走到哪兒都有八個軍情司地緊緊跟隨之事。

“孟都督。聽聞你在細蘭洋做得好大事業。”史彌遠慢吞吞地還了一個禮,淡淡說了一句。他也認為孟希聲。

此時所謂的印度還只是一個地理名詞,根本沒有一個叫印度的國家,印度洋這個稱呼也不存在,孟希聲很自然地將那一大片洋麵稱為細蘭洋。就象趙與莒將後世的太平洋稱為東大洋一樣。

“史老先生離鄉已久,來此之後是否別有感慨?”孟希聲笑道。

這是難免的,姑且不說史彌遠在淡水幽居時,隔三岔五便有人上門以討教治國方略之名,將一些新的治國理念灌輸給他,單單是來自臨安的報紙,上面介紹的各種資訊,便足以讓這個老奸巨猾的權臣重新思考一些事情了。

最初時,他對趙與莒是滿懷痛恨地。只覺得自己千挑萬挑,卻挑出了一隻白眼狼來。不過形勢比人強,到得炎黃四年大宋光復中原,他覺此前歷代天子名臣花了百餘年時光也未曾實現的夢想,當今天子親政僅僅是五年間便實現了,那種恨意便被一種更大地失落感沖淡了………若不是他擋著天子親政的道兒,那麼他如今還是大宋丞相,這中興名臣之,自然是非他莫屬。^^ ^^

到得他這般年紀,對利祿之類的會看淡,但對於身後之名卻越地重視起來。如今他精神雖是尚好。在流求時也勤於保養。但自家事自家知,身體的衰弱讓他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再也不會有機會扳回,那麼如何儘可能地給自己身後留個好名聲,便成了他日思夜想地問題。

也正是這個原因,他試探著向皇帝上書,乞求能夠生返故土,結果出乎他的意料,趙與莒不但準了,而且還說要在臨安見他。

“官家治國之能,非凡人所及。”良久之後,史彌遠如此回答孟希聲。

“呵呵……”孟希聲沒有再就這個話題與他多說,轉到流求上來:“我有年餘未去流求了,不知流求如今情形如何,史老先生從那兒來,當有教我?“很好,我來時看流求時報,說是人口普查已經結束,整個流求五府之地,共有人口二百五十萬,近半為十四歲以下孩童。”史彌遠畢竟治國已久,對於最能反應太平安定與否的人口資料最為敏感。

流求作為一個移民島嶼,人口在年齡上有兩大特徵,一是孩童多,二是青壯多,至於老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流求人口增長帶來的一個問題便是公署財政支出增加,那麼多孩童都需要教育,需要衣食,這就使得流求產生的利潤大多都被這些孩童用去了。在這些孩童身上花錢,趙與莒從來不吝嗇,在他看來,哪怕修鐵路修得慢些、建工廠建得慢些都沒有關係,而給孩童的教育若是慢了,就意味著一代人受損。

兩人聊了一下流求的情形,史彌遠覺這個孟希聲雖是年輕,談吐上倒甚是可親,沒有因為得到天子重用而輕狂傲慢,神情始終是笑嘻嘻的,便是他稍稍譏刺幾句,也不曾面紅脖子粗。此人城府甚深,試探不出什麼來,史彌遠便將話題轉到大宋疆界之外:“孟都督,聽聞你是自細蘭回來,可是回京述職?”

“正是,陛下規定了,象我們這般常年在外地,每兩年得回京述職一次。”孟希聲半真半假地回應道。老夫當初閉目塞聽,只道天下只有大宋、金、大理、西夏、蒙胡,最多再加上什麼高麗倭國,根本不曾注意過細蘭……孟都督自細蘭回來,當熟悉此國風物,旅途漫長,不知孟都督可否說與老夫聽聽,也讓老夫長長見識?”

他一口一個老夫。終究還是有些倨傲,孟希聲撿著一些稀奇地,特別是細蘭的一些物產說與史彌遠聽,史彌遠捻鬚頷,不停地問,當得知細蘭島上兩族相爭,致使百姓紛紛逃至高郎步港請求大宋庇護時,史彌遠嘆息道:“當如是耳,當如是耳……昔日唐太宗問諸臣何以御外。魏徵諫言曰,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

《大宋金融戰》 第24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