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6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用公司的資源為自己謀利,並且從交易中抽取驚人的回扣。這裡是“狂野的東方”,也是一個世紀之後北美洲類似景象的前奏。回憶錄作家威廉?希基(William Hickey)的父親告訴他:“到印度去,砍下半打有錢人的腦袋……你就是個印度財主了。”在東印度公司工作成了一張通向財富的單程票。

這條路並非一帆風順,因為印度次大陸條件艱苦,發財的野心可能很快就會被疾病扼殺。有證據表明,儘管醫療保健和藥物衛生方面的改善降低了死亡率,但是被送回國或者被認為無法勝任的人數仍舊一直上升。這裡的經歷可能令人痛苦難忘。17世紀末,當商船水手托馬斯?鮑雷(Thomas Bowrey)和他的朋友們花了六便士買了1品脫的大麻液之後,出現了這樣的情景:一個人坐在地上痛哭了整整一個下午,而另外一個人則“嚇得把腦袋伸進了一個大罐子裡,並將這一姿勢保持了四個多小時”;“四五個人躺在地毯上,互相吹捧”,還有一個人“變得暴躁易怒,不停地捶打門廊上的木頭柱子,連手指關節的皮都被磨掉了”。顯然,熟悉世界的其他地區是需要時間的。

然而另一方面,人們能獲得的回報也是驚人的。劇作家、報紙記者和政客們經常調侃那些新晉的富人:大量的家庭教師被僱去教授擊劍和舞蹈等紳士體面的活動;選擇裁縫時顯出神經質般的挑剔;連在晚餐上適合談些什麼都需要從頭學起。

假仁假義隨處可見。老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Elder)在18世紀末告訴他的議員同事:荒謬之處在於,“那些進口海外黃金的商人透過大量的私下賄賂得以被選舉進入國會,因為沒有任何人的家產能夠與之相抗衡”。當然,他似乎認為沒有必要指出,他自己的祖父就是那位曾從印度任上帶回世界上最大鑽石之一“皮特鑽”(Pittdiamond)的馬德拉薩帕南總督,他用任職期間積攢下來的財富買了一片田莊,以及一個議會席位。直言不諱的不只皮特一人,暴怒的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在不久之後告訴下議院的一個調查團:可怕的是,“印度財主”正在摧毀這個社會,他們四處撒錢、當選議員,並且迎娶貴族的女兒。然而生氣並沒有什麼用,畢竟誰不想要一個野心勃勃、年輕有錢的公子哥做女婿,誰不想要一個慷慨大方的男人做丈夫呢?

開啟這些鉅額財富的關鍵在於,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在兩塊大陸間運輸貨物的貿易企業轉變成了一股擴張勢力。毒品交易和敲詐勒索進行得十分順暢。印度種植園裡的鴉片越種越多,它們為購買中國的絲綢、瓷器以及最重要的茶葉提供了資金。於是,中國的出口激增,官方數字顯示,茶葉出口從1711年的14。2萬磅增加到8年後的15萬磅,其中還不包括走私的數量。與西方人對奢侈品的上癮相對應的,是中國人對鴉片的上癮。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獲利豐厚卻並不光彩的賺錢手段。英國從18世紀開始為印度當地的統治者提供逐漸常規化的大範圍保護,因此當1757年加爾各答受到孟加拉納瓦布的攻擊時,一支由羅伯特?克萊武(Robert Clive)領導的遠征軍被派去救援。克萊武很快就得到了大筆資金,用於支援當地希望獲得繼任的權位爭奪者。不久,他就被授予了在當地收稅的權力,並且可以動用該市的財政收入。加爾各答是當時亞洲人口最稠密、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紡織業(在英國從東方的進口額中佔據著一半以上的比重)的基地。幾乎在一夜之間,克萊武就成了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之一。

為了對佔領孟加拉的後續成果進行評估,一個下議院特別委員會在1773年成立。該委員會透露了從孟加拉攫取的難以置信的財富。超過200萬英鎊(相當於今天的數百億英鎊)的財富被作為“禮物”分發,幾乎全部都落入了東印度公司員工的腰包。伴隨著這一駭人聽聞的訊息的,則是孟加拉可怕的災難場景。1770年,當地的糧食價格被抬得越來越高,結果造成了毀滅性的饑荒。據估計有數百萬人餓死,即便是當地的總督也宣佈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亡。在當地人死於飢餓的時候,歐洲人卻只惦記著自身發財的事。

這場災難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這完全是為了個別人的利益而使大眾受苦。面對眾人的嘲諷,克萊武僅僅像一個苦惱的銀行總裁那樣回答道:他的首要任務是維護股東而非當地居民的利益;若就他的工作而言,他不應該受到任何指責。事態進一步惡化,孟加拉勞動力的減少破壞了當地的生產力;隨著財政崩潰,物價的飆升導致了大規模的恐

《絲綢之路完整路線》 第3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