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4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明顯的短板:石油。

英國的轄區內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石油儲備,因此戰爭給了英國人一個彌補這一不足的機會。充滿書生氣的戰時內閣大臣莫里斯?漢基(Maurice Hankey)寫道:“唯一可能的大規模供應來自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因此,“控制這些石油供應地是戰爭的首要目標”。同一天,漢基在給首相戴維?勞合?喬治(David Lloyd George)的信中強調,從軍事角度看,這一地區沒有什麼價值,但是英國如果要“保護美索不達米亞寶貴的油井”的話,就應該積極採取行動。

戰爭結束前,英國外務大臣在談及他心中的未來時語氣強硬。肢解敵人的帝國是確定無疑的,他對一些高階官員說:“我不關心我們在何種體系下佔有石油,無論是永久租借權還是其他任何形式,我只知道,得到這裡的石油對我們而言至關重要。”

這一決定及其背後的擔心有著充分的理由:1915年初,海軍部每月消耗8萬噸石油;兩年後,隨著大量軍艦開始服役以及燃油發動機的普及,這一數字翻了一倍多,達到了19萬噸;而隨著1914年機動車輛的數量從100增加到數萬,陸軍對石油需求的增長更為誇張;到了1916年,這一負擔耗盡了英國的石油儲備——汽油庫存從1月1日 3600萬加侖驟降至6個月後的1900萬加侖,又過了4周後只剩下了1250萬加侖。當一個政府委員會開始調查未來12個月的需求時,它發現,現有的庫存僅能勉強支撐半年。

儘管石油配給制度的施行取得了一些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對供給問題的持續擔憂還是讓海軍大臣在1917年春下令:皇家海軍的軍艦要儘可能地待在港口裡,在海上的巡航速度不得超過20節。1917年6月的一次需求預估顯示出事態的緊迫性:到該年年底,海軍的石油儲備最多還夠用六個星期。

德國人發展出的高效潛艇戰讓事情變得更糟。英國一直從美國大量進口石油(而且價格越來越高),但是很多油輪都未能突破德國潛艇的封鎖。美國駐倫敦大使沃爾特?佩奇(Walter Page)在1917年寫道,德國人擊沉了“如此多的運油船,這個國家(英國)的危機可能就在眼前”。

一次使發動機轉速更快、效率更高的技術革命導致了1914年後戰爭的迅速機械化。但是石油消耗的猛增反過來意味著,在戰爭爆發前就已經令人不安的石油問題,成了英國外交政策當中的一個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因素。

一些英國決策者對未來的期望很高。在波斯東部工作而且非常瞭解這個國家的珀西?考克斯在1917年就提出,英國有機會牢牢掌控波斯灣,並且將俄羅斯、法國、日本、德國和土耳其永遠排斥在外。因此,儘管就歐洲的戰事而言,俄羅斯因1917年革命而崩潰,並且在布林什維克黨(Bolshevik)上臺後迅速地與德國簽訂了和平條約,但是其他一些地區仍看到了不少希望。貝爾福勳爵在1918年夏天告訴首相,獨裁統治下的俄羅斯曾經“對於它的鄰國來說是一個危險;而在它的非鄰國之中,我們受到的威脅是最大的”。俄羅斯的內部破裂對於英國在東方的地位無疑是個好訊息。英國人終於得到了一個真正的機會,可以強化他們對從蘇伊士運河到印度這片地區的控制和保護。

第十八章

妥協之路

英國人決定在波斯扶持一個符合自身利益的、可靠的鐵腕人物。一位波斯王室成員很快吸引了他們的目光:法爾曼?法爾瑪親王(Prince Farman…Farma)。眾所周知,他在倫敦股市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因此他的鉅額財富也與大不列顛帝國的命運密切相關。英國人極力遊說,爭取把他扶上波斯首相的位置。英國駐德黑蘭公使在1915年的聖誕夜前夕覲見波斯國王,明確地表示倫敦對法爾曼?法爾瑪十分支援。他告訴國王:“在不遠的將來,更換首相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考慮到德黑蘭政府裡存在著不少的“敵對分子”。國王被輕易地說服了:“他完全同意,並且主張立即進行任命。他承諾將敦促法爾曼?法爾瑪儘快履職。”幾天後,法爾曼?法爾瑪準時上任。

不過在美索不達米亞就沒那麼順利了,當地缺乏可供扶植的傀儡。於是英國人決定自己動手,他們從巴士拉派出了軍隊,並於1917年春天佔領了巴格達。正如哈丁勳爵(即之前的查爾斯爵士)從倫敦寫給傑出的學者和旅行家格特魯德?貝爾(Gertrude Bell)——她對這一地區知之甚詳——的信中說的

《絲綢之路完整路線》 第4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