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 (第1/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來,最為嚴重的分裂與內訌。上下逐漸失去精誠團結、一心抗敵的意志,這都直接對軍心士氣與作戰指揮產生極不利的影響。
當時蔣介石政府沒有一套嚴格控制戰時物資分配的措施,而讓一小撮人得以乘機大發國難財,更是容易造成人心的不平,在政治鬥爭的謠言運作下,引爆了人民對政府的失望與懷疑。其實當時經濟空虛與戰力不濟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抗日戰爭的大量損耗,日軍有計劃的劫掠大批的糧食、物資,加上一直沒有辦法得到外來的援助,導致中國所有的國力,都幾乎面臨消耗一空、山窮水盡的地步了。蔣介石在開羅會議中,曾向羅斯福總統告急,表示中國的經濟危機甚至大於軍事危機。但是這個向美國借款的要求,卻被史迪威、馬歇爾所扭曲,羅斯福更受到美政府內部左傾官僚的矇蔽,所以國民政府無法得到這筆貸款,以穩定抗戰的經濟與人心。反攻緬甸開啟援助通路的日期又突然被無限期延後,更讓中國的戰力受到打擊。
但這些問題並不是最糟的,因為中國還要優先抽調精銳的部隊支援緬北作戰。雖然根據日軍大量集結與演訓的情報,蔣介石認為敵軍極有可能在一九四四年年中,發動全面的反撲,而在二月以後,重慶方面對於日軍準備打通平漢與粵漢鐵路的攻勢,也掌握了更為清楚的情報,無奈參謀長史迪威只全心全意地在緬甸野人山進行作戰,對於日軍準備在中國戰區發動新攻勢的情報,根本不加理會,而造成部分華軍將領也跟著附和,因此華軍無法集中力量,準備迎戰日軍空前的重大攻勢。(4作者的先父回憶,由於當時部隊的經費嚴重不足,全靠指揮官“吃空名”來維持實際運作。大部分軍眷的生活,更是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軍中計程車氣開始低落,多數部隊還是使用抗戰前所配備的武器作戰。
當然重慶方面的軍力,因為在陝西部署了監視共軍的部隊,又要優先支援緬甸作戰,所以兵力更加不夠分配。這次日本的華北方面軍之所以敢放手南下,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此時正是共軍與蔣介石進行政治對抗的時刻。共軍在山西、河北、江蘇與山東地區,進行“放水”行動,樂意袖手旁觀日軍痛擊蔣介石的部隊,而拒絕發動大規模的敵後全面游擊戰,來牽制日軍。因此在這種敵實我虛的情勢之下,一九四四年註定將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要受盡挫敗與屈辱的一年。日軍是傾全國、全軍之力,在中國戰場進行決死大反擊,中國則是外源未到,內爭先起,這樣如何能夠擋住日軍充分準備而發起的空前攻勢?
34。3 日軍打通平漢鐵路
日軍的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對於華北日軍負責打通平漢鐵路,捕捉河南華軍湯恩伯主力的作戰任務,原是有著不同的意見。因為他認為,這次日軍大本營能夠發出如此強大的兵力給中國派遣軍,與其進行大陸交通線的打通,不如讓他執行西攻西安,截斷重慶左翼的作戰計劃,但是日大本營並不同意他的觀點(幸好日本大本營沒有同意這個作戰計劃,否則中國會付出更大的代價)。大本營下令由關東軍調出精銳的第二七師團、鐵道聯隊、汽車兵團等特種部隊,以支援華北方面軍的一號作戰任務,務必全力打通平漢線,捕捉在河南的華軍主力。
華軍河南陣地的防務是由蔣鼎文與湯恩伯負責。由於日軍在中條山會戰之後,將近三年都沒有在華北發動攻勢,使得華軍失去作戰的警覺與士氣;加上河南連年天災,民生困苦到了極點,軍隊的補給不足,兵員補充又以遠征軍優先,因此戰力已經降到空前的底點。在日軍發動攻勢之前,蔣介石與駐華美軍的將領,對於日軍的作戰企圖,缺乏共識與掌握,由於史迪威堅持認為,日軍的攻擊只是例行出擊的演習,根本無意深入華軍陣地與進行長期的佔領作戰,當前華軍應該以靜制動,故將擁有美式裝備、員額充足的華軍部隊,調入緬甸原始山區進行作戰。所以湯恩伯奉命以靜態防禦,在嵩山以東的密縣、鞏縣一帶陣地佈防。(5所謂監視共軍的國軍部隊約有十二個軍的兵力。當然不是完全監視延安,也是防守黃河沿線,阻止日軍從山西渡河進攻陝北與關中,作者的先父當時正在此地任職。在表面的數字上,中國戰區的空軍要優於日本,史迪威卻下令陳納德的第十四航空隊,正式的編制有五百架戰機,要鎖定二百架戰機,負責防衛成都等地的美國戰略轟炸機基地的安全,不得彈性運用;另外要出動一百五十架戰機,支援盟軍反攻緬甸的作戰,因此陳納德只有一百五十架戰機可以投入中國戰場的支援與打擊作戰。問題是,這些戰機的基地都在華南,很難在遙遠的黃河流域,取得制空權。因此陳納德想盡辦法出動飛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第7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