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赫魯曉夫傳
第一章
早年的生活——走向莫斯科
1894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去世,尼古拉二世繼位。儘管宮廷裡因送葬、迎立忙得不可開交,宮廷外卻感受不
到任何的變化,仍然是死氣沉沉。
工人依然困苦,農民依然貧窮。
在遠離莫斯科的庫爾斯克省的農村,到處可見用長圓木構成的簡陋小屋。那就是農民住的黑木屋。房屋低矮昏暗,
屋內空氣混濁,為使屋內白天也進些陽光,就在屋頂開上三四個天窗,沒有玻璃,就蒙上個牛尿泡來代替。農民在這個
小天地裡做飯、紡紗、織布、縫製衣服、修理挽具。冬天,小牛甚至還要在這裡過冬??俄羅斯的農民祖祖輩輩就這樣
生活。
4 月 17 日(俄歷 4月 3日),一個男嬰誕生在該省一個名叫卡利諾夫卡的小村莊的一間毫無特色的小木屋中。孩
子的母親名叫克薩尼婭。伊萬諾芙娜,孩子的父親是謝爾蓋。尼卡諾維奇,他們倆都是農民。孩子被起名叫尼基塔。謝
爾蓋那維奇。赫魯曉夫。
就是這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的孩子,日後竟成為俄國乃至世界上叱吒風雲的人物。
19世紀末的俄國農村,不光只是貧窮,還有野蠻和愚昧。尼基塔自記事起,就跟著大人上教堂,學著大人的樣跪在
神像面前禱告。俄羅斯的農民從基輔羅斯時代起就信奉東正教,信教對於祖祖輩輩的農民來說是天經地義的。在赫魯曉
夫家的小木屋中,張貼著聖像,由於沒錢買新的進行交換,聖像總是被煤油燈燻得黑黑的。小尼基塔在這小黑木屋中漸
漸長大。夏天,他和小夥伴們在田野裡放牛放羊;冬天,便在女教師莉季婭。謝夫欽科的指導下學習讀書寫字。雖然讀
的是聖經,但這位鄉村女教師卻給以無神論的解釋,使赫魯曉夫小小年紀對東正教就有不同於他那曾是農奴後裔的父母
的看法。
在他小小的心靈中萌生了初步的政治意識,懂得了窮人和富人的差別,知道了普加喬夫。但是,正當他求知慾旺盛
的時候,他中斷了學業。
1908年,赫魯曉夫剛剛唸完小學,父親謝爾蓋。尼卡諾維奇離開世代耕種的土地,帶領全家來到烏克蘭頓巴斯礦區,
在一個煤井裡當上了礦工。全家住在尤索夫卡郊外一間窄小的平房裡。周圍住的都是來自各地的工人。每天下工後,工
人們就聚集在鎮上出售啤酒和伏特加的酒館裡借酒澆愁,清醒的時候談論一些剛剛聽到的訊息。
城鎮畢竟比閉塞的農村開化得多。赫魯曉夫在這裡聽到了關於發生在彼得堡和莫斯科 1905 年革命的一些事情。諸
如: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1905—1907年俄國第一次革命、“流血星期日”、君主立憲、全俄總政治罷工以及布林
什維克、孟什維克,等等。各種各樣的資訊在少年赫魯曉夫的頭腦中激發起豐富的想象力。
15歲的赫魯曉夫,這時已在一家德國人開的工廠裡當鉗工學徒,修理當地礦井使用的裝置。由於工作關係,他結識
了不少年輕的礦工。其中有一位名叫潘捷列伊。馬希尼亞的礦工成了赫魯曉夫的知己。少年赫魯曉夫從他那裡學到不少
東西,開始瞭解文學和政治。他閱讀從馬希尼亞處借來的書籍,逐漸知道了馬克思和恩格斯。他們找到一本《共產黨宣
言》,如飢似渴地閱讀起來,這本書對兩個人都產生了非同小可的影響。他們的眼界從此不再侷限於小小的尤索夫卡。
馬希尼亞為此激動地寫下了一首詩,這首詩使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赫魯曉夫對這位礦工崇拜得五體投地,他把這首詩工
整地抄了下來,井把它背得滾瓜爛熟,以至在 50 年後,他都能夠脫口而出。這首詩表達了一位有志青年朦朧的革命情
緒,詩中寫道:
我愛用真實的書籍,點燃起情感的火苗,讓它在我們紛忙的生活中,燃燒,燃燒,永遠燃燒。讓它產生力量,讓它
產生激情,燃燒起人們的心靈,同黑暗鬥爭到最後一息,絕不虛度一生。
哪怕給後代留下點滴的誠實勞動,死後才能安然瞑目,永遠不受良心的責備,兄弟們,這就是我的義務。
這首詩不僅煥發起赫
《赫魯曉夫傳圖書圖片》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