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5部分 (第1/4頁)

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袁世凱的言行,激起了同盟會領導人及他們領下的南方各省人民的憤慨。上海都督陳其美公開發電質問袁世凱說:“唐總理固受逼而退矣,試問逼之者何心?”上海、南京、廣州,南昌各城市的報紙普遍譴責袁破壞法制,甚至公開揭露他有效法拿破崙推翻共和國的野心。袁立即反攻,一面回電反責陳其美“誤聽浮言”,⑥一面動員御用報紙放出謠言,說唐紹儀“貪汙華比借款,無法交待,避責潛逃”;說他私自“接濟革命黨軍費”;甚至誣衊孫中山於辭臨時大總統職務時接受唐紹儀賄賂百萬元,等等,妄圖藉以轉移輿論視線。同時,為了麻痺人民,袁世凱於6月24日發出致各省都督的公開電,宣告對就職誓言,信守不渝。他說:

“世凱束髮受書,即慕上古官天下之風,以為歷代治道之隆汙,罔不繫乎公私之兩念。洎乎中歲,略識外情,目者見法、美共和之良規,謂為深合天下為公之古訓。客歲武昌起義,各省景從,遂使兩千年專制之邦,一躍而為共和政體,世凱以衰朽之年,躬茲盛舉,私願從此退休田裡,共享昇平,乃荷國民委託之殷,膺茲重任。當共和宣佈之日,即經通告天下,謂當永遠不使君主政體再見於中國。就職之初,又復瀝忱宣誓,皇天后土,實聞此言!”接著他又以被人誤會的口吻抱怨說:“乃近日以來,各小無識之徒捏造訛言,搖惑眾聽,以法蘭西拿破崙第一故事妄相猜懼,其用心如何,姑置不論,大抵出於誤解者半,出於故意者半……當此艱難締造之秋,豈容有彼此猜嫌之隱,用是重為宣佈……解釋嫌疑,知我罪我,付之公論”。⑦

這時,各帝國主義的在華報紙,如《字林西報》、《京津泰晤士報》、《大陸報》等都紛紛發表社論,攻擊唐紹儀,為袁世凱撐腰打氣。《京津泰晤士報》社論說:“唐受職一無善政,即昔日信仰之人,今亦知唐不宜任也。此次私自出京固有損於新政府,而重任舊職尤為全國之不幸。今中國訌患相仍,亟宜任用不畏強暴、不避艱辛之人,或可挽狂瀾於既倒”。⑧依照帝國主義的旨意,袁世凱於6月27日斷然下令免去唐紹儀的總理職務,兩天之後正式任命陸徵祥為總理,成立了所謂由“超然總理”領導的“混合內閣”。陸徵祥(1871…1949)是一個職業外交官,清末長期駐在國外,先後擔任過參贊、公使。辛亥革命時他正任駐俄國公使,由於受梁士詒的策動,他聯合一些駐外使節,通電要求清帝退位。並以此“功”,得以擔任唐紹儀內閣的外交總長。表面上他無黨無派,實際上唯袁世凱之命是從。袁世凱認為他是一個才能平庸、能聽憑擺佈的工具。

為了表示對陸內閣抗議,同盟會閣員農林總長宋教仁、教育總長蔡元培、司法總長王寵惠、工商總長陳其美(由王正廷代)聯袂呈請辭職。同時,財政總長以熊希齡也因借款交涉沒有進展而去職。交通總長施肇基因和唐紹儀關係密切,早已掛冠而去。內閣十名總長走了六名,只有袁黨坐在那裡不動。當時,袁氏感到自己沒有控制南方各省的能力,完全撇開同盟會組織內閣還不到時候。7月2日,當蔡元培、宋教仁、王寵惠、王正廷至總統府,向袁當面辭職時,袁為表明其挽留之意,非由個人感情,而實代表人民之公意,對蔡元培說:“我代表四萬萬人民挽留總長”。蔡元培馬上答道:“元培亦對於四萬萬人之代表而辭職”。⑨為表示辭職決心,蔡、宋等人於10日致函陸徵祥,宣告從即日起概不到院,從14日起概不到部辦事,請及早舉人接任。

袁世凱無奈,只得於7月14日批准蔡元培等四人辭職,轉而收買兩個變節的同盟會會員孫毓筠和沈秉,讓他們分別擔任教育總長和工商總長,以裝飾門面。其餘四名總長是“財政周自齊、司法章宗祥、交通胡惟德、農林王人文。同盟會原來開會議決,同意陸徵祥組閣,惟禁止會員加入內閣,以貫徹政黨內閣或超然內閣的主張。宋教仁對袁收買同盟會員入閣的做法甚為不滿,氣憤地說:這”係一種逼奸政策“。⑩

當時,在參議院裡以清末立憲派為中堅組成的共和黨,是僅次於同盟會的第二大黨。共和黨擁護袁世凱的政策,主張“以大總統信任之人組織內閣,各黨不必干涉”。'1'袁自恃有共和黨的支援,一意孤行,於7月18日派陸徵祥拿著他擬定的補充總長名單到參議院,要求透過。參議院同盟會議員本來對這個補充名單極為不滿,加上陸徵祥宣佈佈政見時“言詞猥瑣,絕無政策”,把提出閣員名單比作“開選單,作生日”,因而議員大譁。袁世凱聞訊,知事不妙,急忙致函參議院,要求“展緩投票,再行協商”。次日,參議院宣佈袁函不是正式諮文,無效。即日投

《袁世凱傳txt全集免費下載》 第2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