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名就 (第1/3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龐德觀察戰局,見史渙操控箭樓大顯神威,立刻捕捉戰機,急令部下攀雲梯登城,企圖一舉佔領。片刻催促後,龐德覺時機成熟,已有眾多戰士登梯,於是嘴含戰刀,扯下身後披風,親自攀雲梯,朝雍奴城頭進發。
馬岱見狀,隨即命五千弓箭手分作兩隊,一隊繼續射箭壓制城頭,一隊聚集身旁,支援龐德及其同伴,但凡有敵露頭企圖破壞雲梯或投擲木石,馬岱率弓箭手精準射擊,力求一箭斃命,消除攻城之險。
見部下有條不紊地攻城,敖烈滿意地點點頭。他始終對東漢時期的戰鬥方式存疑,尤其攻堅之戰,與後世相比簡直是以生命填溝壑。因此,他改良飛石弩和箭樓,訓練中強調協作,培育軍魂,甚至飲食起居都對將士嚴苛要求,一切都是為了保更多部下在戰場存活。
此目標不止源於他後世和平之心,更在於戰火洗禮後存活的戰士能得到成長。一兩次可能效果不顯,但十次百次後,這些劫後餘生的戰士會變得精銳可怕。再愚笨之人,歷經百次實戰,也能摸索出戰場法則,懂得如何最小代價殺敵,何時出刀最致命。現在看來,目標初見成效。
不過,敖烈仍有不滿,那就是大型攻城器械的改造。飛石弩雖威力巨大,但填充慢、發射間隔長,箭樓移動速度慢,人力推動難以在戰場上靈活移動,一旦敵近,箭樓便無還手之力。
雖明知弊端所在,但敖烈苦思無解,畢竟他雖有前世知識,卻只是普通大學生、古武修煉者,非機械專家,對更深層次的問題無從解答。不過目前,飛石弩與箭樓暫夠用。受限於時代,幽州範圍內,不會有更先進的大型攻城器械出現。
兩時辰後,雍奴城告破。龐德率先登上城頭,拔下叛軍旗幟,插上繡有驃騎將軍、冠軍侯敖字的黑邊紅旗,矗立於雍奴城牆之上。
此役,叛軍抵抗堅決,即使處於劣勢,仍堅持兩時辰之久。若非龐德勇猛登城,開啟守軍陣勢缺口,恐至今攻不下雍奴。
激戰兩時辰,敖烈麾下將領無一傷亡,士兵卻損失三千多人。在飛石弩與箭樓的掩護下,仍有如此損失,讓敖烈心痛不已。初步統計,叛軍傷亡近萬,守城主將亦被龐德斬首,投降者多達兩萬。對這兩萬降軍,敖烈秉持仁慈,未趕盡殺絕,交由賈詡教化,馬超挑選五千精壯編入軍中,其餘遣送還鄉。 當時,賈詡曾竭力勸誡敖烈,言道叛軍中半數為漁陽之民,若遣返,恐日後征伐張舉時陷於被動。賈詡素有“毒士”之稱,其計毒辣,建議將無法收編之叛軍悉數坑殺,以絕後患。然敖烈非好戰之人,戰場之上傷亡難免,但戰事一旦平息,讓他親手屠戮手無寸鐵的俘虜,他自是難以接受。況且,叛軍雖反,亦是大漢子民,為大漢復興之根基,是勞作生產的骨幹力量。故敖烈並未採納賈詡之策,堅持遣散餘下萬餘叛軍。
俘虜之事已定,敖烈率部踏入雍奴城。照夜雪龍駒踏過無數屍骸,載著敖烈來到府庫之前。
經盤點,雍奴府庫內兵器鎧甲齊全,糧草堆積如山,張舉欲以雍奴為據點向外擴張,不僅重兵駐守,更囤積糧草於此。
賈詡因俘虜處置意見相左,一路未曾發言。見其沉默,敖烈先開口問道:“文和,這些糧草,某意欲分發一部分予城中百姓,你意下如何?”
聞言,賈詡心中芥蒂瞬間消散,沉默是金,正是他自保之道。因戰俘處理有分歧,賈詡入城後便保持靜默。如今敖烈肯詢其意見,顯其胸襟寬廣,不因一時歧見影響君臣情誼,亦證明賈詡在敖烈心中地位頗重。故賈詡未直接回應,捻鬚沉吟道:“主公,我軍糧草足以應對征討張舉,但拿下雍奴後,收編五千降軍,此額外開銷需詳加考量。”
賈詡雖未正面答覆,但其意已明:除軍需之外,還需預留糧草以供未來收編叛軍,剩餘方可用以賑濟百姓。之後尚有兩縣待攻,降軍數量會不斷增加,所需糧草自會日益增多,這也是賈詡提議坑殺俘虜的原因,以免糧草不足以養活俘虜。
敖烈理解其言,思慮片刻道:“此事交由文和辦理,算清後分發多餘糧草,我軍要的是人心歸附的雍奴,而非空殼之城。”
戰後,百姓常陷入恐懼,懼怕佔領者奪其財,佔其地。此時安撫百姓至關重要,賈詡自然深知此理。於是他恭敬回應:“主公放心,詡必不負所托。”
敖烈點頭滿意,前往縣衙休息。他對賈詡的辦事能力深信不疑。次日還需進兵漁陽,賈詡只能加倍努力,趕在天黑前分發糧草。這工作量對賈詡而言極為繁重,但他明白大軍行進不容耽擱,自己身為謀主也不能離敖烈左右,遂咬牙堅持,至黃昏時分
《重生為北海巨龜》 第15章 名就(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