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部分 (第1/5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95

94

86

83

102

125

116

103

90

72

73

64

60

79

87

98

80

79

84

83

83

91

106

81

70

69

61

59

75

82

101

82

80

86

84

82

91

108

99

86

81

99

103

93

(1931=100)

100

95

89

82

81

84

124

126

140

132

*15 省 36 縣 37 地區

資料來源:(1)和(2):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編:《1913 年—1952 年南開

指數資料彙編》,第 12—13 頁;《上海解放前後物價資料彙編》,第 135

頁;卜凱:《中國土地利用:中國 22 省,168 地區,16786 田場及 38256 農

家之研究(1929—1933)》,第 149—150 頁。

(3)卜凱:《中國土地利用,統計資料》,第 168—169 頁;《農情報告》,

7.4(1939 年 4 月),第 47 頁,見李文治和章有義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

料》,3,第 708—710 頁。

(4)卜凱:《中國土地利用,統計資料》,第 151 頁。

(5)卜凱:《中國土地利用,統計資料》,第 167 頁。

的傾向,但在南方的水稻產區則更緊地跟上物價,表明華南對勞動力有更大

的需求和有相對多的非農業就業機會。什麼地方物價走在工資的前面,農民

僱用勞動力就明顯地更為有利,因為他從他的作物得到了較高的價格。在這

20 年中,地價和田賦增加得最少。看來田賦的實際負擔同它的貨幣負擔相

反,在這普遍漲價的幾十年中下降了。

不過,從 1931 年直到 1935 年復甦開始,並繼續進入 1936 年,中國農民

經受了一次收入的急劇下降和貿易條件的明顯逆轉。產生這些後果,一方面

是由於世界性蕭條引起的出口市場收縮(由於銀價在 1931 年以前繼續下跌,

蕭條的影響在中國推遲了),一方面是由於從 1931 年起銀的黃金價格上升,

引起中國白銀外流,而銀價上升首先是由於英國、日本和美國放棄金本位,

然後是由於 1934 年的美國白銀法案。在這個物價急劇下降的時期,農民的固

定成本和工業品價格的下跌傾向於比標準的農產品價格的下跌少一些,後者

首先下跌,並跌得非常快。農民對蕭條的反應是明顯地趨向於縮減商品作物

的生產,恢復傳統糧食作物的種植。①1931 年後,由於城市的勞動力返回農

村地區,對農民特別是小農的家庭收入至關重要的非農業就業機會,可能也

有暫時的下降。②關於農場工資的資料資料是零星的,但工資的下降可能比農

產品價格的下降少。在 1931—1934 年期間,田賦平均增加 8—10%(然後在

1935—1936 年期間下降),而地價從 1931 年起下降,這表明在蕭條中農民

的實際稅收負擔有增加。③從農村地區向上海和其他城市的白銀流出,使農民

更難於得到貸款。總之,農業部門在以

《劍橋中國史之中華民國史英文版》 第12部分(第1/5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