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意力特別集中於軍閥的著作是陶菊隱的《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引證史
料不嚴謹,但被廣泛利用。陶菊隱的《督軍團傳》論述軍閥時期的早期,著
重 1917 年復辟之前的種種密謀。一部重要的日文著作是波多野善大的《中國
近代軍閥研究》。
關於軍閥時期的軍事史,沒有令人滿意的英文著作。拉爾夫?L.鮑威爾
的《中國軍事力量的興起,1895—1912 年》截止於民國肇始之時,而劉馥的
《現代中國軍事史,1924—1949 年》,主要致力於民國晚期。基本的中文著
作仍然是文公直的《最近三十年中國軍事史》,寫於 1930 年,有許多關於軍
事組織的很專門的知識。《北伐戰史》表明了國民黨對與軍閥進行鬥爭的看
法。國民黨檔案館的《革命文獻》包括了與軍事事務有關的檔案。
包華德和理查德?C.霍華德編的《中華民國傳記詞典》,有有用的詳情,
但只記述了為數不多的人物。可以補充這部詞典的是伍德海編的《中華年鑑》
的傳記部分,和上海《密勒氏評論報》出版的《中國名人錄》,1925 年版。
園田一龜的日文傳記詞典,由黃惠泉和刁英華譯成中文:《分省新中國人物
志》。還可參看賈逸君編的《中華民國名人傳》。許多中文的小型傳記詞典,
有些專收特殊地區的人物,是民國中期的產物,使用時要當心;其記載往往
很粗略,而且有時是錯誤的。
不少民國初期的活躍人物發表了回憶錄。例如,黃紹竑的《五十回憶》,
劉汝明的《劉汝明回憶錄》,劉峙的《我的回憶》,曹汝霖的《一生之回憶》。
徐樹錚之子發表了他父親的傳記,即徐道鄰的《徐樹錚先生文集年譜合刊》。
較短的回憶錄和其他的傳記及自傳資料按期在月刊《傳記文學》上發表。
對軍閥研究饒有興趣的是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中國口頭歷史專案中
的自傳資料。唐德剛編的《李宗仁回憶錄》已經出版。《張發奎將軍對夏連
蔭講述的回憶》(有關軍閥時期的部分在某些情況下是坦率的),是率直而
非常吸引人的記載。
在英文的政治傳記中,唐納德?吉林在《軍閥:1911—1949 年在山西省
的閻錫山》中詳細記述了這位所謂的模範都督的事蹟。詹姆斯?E.謝里登的
《中國的軍閥:馮玉祥的一生》,研究了這位基督教徒將軍。吳應銧在上述
的著作中,研究了一度是直系首領的吳佩孚。謝文蓀在《一個軍閥的思想和
理想:陳炯明(1878—1933 年)》中,論述了這個南方軍閥的精神生活。這
些人中每一個都留下了一大批作品。關於他們的中文、日文書和論文見上述
研究著作的書目。
黛安娜?拉里的《地區和國家:1925—1937 年中國政治鬥爭中的桂系》,
研究主要軍閥集團中的一系,對近代中國的地方主義和黷武主義的性質提出
了敏銳的見解。也集中注意力於地區而不是個人的著作,有羅伯特?A.卡普
的《四川與中華民國:地方軍閥主義與中央政權,1911—1938 年》。戴維?D.
巴克的《中國城市的變化:山東濟南的政治與發展,1890—1949 年》,研究
城市史,但以大量篇幅闡述經濟和社會問題。加萬?麥科馬克的《張作霖在
中國東北,1911—1928 年:中國、日本和滿族人的想法》,研究的不只是最
有勢力的北方軍閥,還有日本在中華民國的活動。
外國外交官、新聞工作者、傳教士和旅遊者的報道非常有用,即使帶有
成見或偏見的色彩。英國在中國有龐大的領事網,外交部的檔案因而很有價
值。外交部檔案 FO228,包括 1834 至 1930 年的領事通訊。FO371,包括 1906
至 1932 年的政治通訊。倫敦國家檔案局的許多檔案都攝製了縮微膠捲,提供
給主要的收藏研究資料的機構,如芝加哥研究圖書館中心。美國國務院
《劍橋中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12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