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0部分 (第1/4頁)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動,都會影響到最後計算出來的結果。雖然模糊難辨,但實質價值卻是最重要的,也是唯一能夠作為評估投資標的與企業的合理方法。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現身說法】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買入股票的價格必須合理,買入價格過高是老天爺也不同意的事。只有買入價格合理,才能談得上確保獲利回報。而要衡量股票價格,就必須看該股票未來年度現金流的折現值大小。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94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就是該企業在其未來生涯中所能產生多少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任何人在計算該公司內在價值時都必須注意,未來現金流的修正和利率變動,都是會影響最終計算結果的。雖然這種計算結果無法得到精確計算,但這卻是能夠用來評估投資標的和股票的合理方法。

巴菲特舉例說,為了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可以用大學教育來作比喻。如果僅僅從經濟角度看,衡量一位大學生“內在價值”的方法是,首先估計他在大學畢業後的一生工作生涯中所能取得多少收入,然後再扣除如果他沒有上大學的一生工作生涯所能得到多少收入,這就是他因為上大學而得到的“額外收入”。

把這筆額外收入採用一個適當的利率進行折現,就是截止他大學畢業時由於接受大學教育所得到的內在價值。

而這時候他的“賬面價值”又是什麼呢?毫無疑問,就是他過去所接受教育已經付出的總成本,以及因為上大學而放棄這個期間工作所能得到收入的機會成本。

如果計算的結果是“內在價值”低於“賬面價值”,就表明他讀這個大學從經濟角度來看是不值得的。相反,就是非常明智的。

不過無論如何,在衡量內在價值時都必須用到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然後才能與賬面價值去進行比較。如果是股票,那麼這時候就要透過對未來現金流進行折現,才能更好地衡量股票價格高低。

巴菲特說,其實早在1942年約翰·威廉姆士(John Burr Williams)所寫的一本《投資價值理論》著作中就提出了關於企業內在價值的計算公式。他把這個公式簡煉為以下一段話:任何一隻股票、債券或者企業的現值,都可以用它未來年度剩餘年限內的現金流入和流出量,用一個適當的利率折現來得到。

他說,根據這個公式,投資者毫無疑問應當選擇股票價格最低的那種投資。無論該股票今後的業績回報變化大不大、銷售收入有沒有增長,也無論該股票現在的盈利水平和賬面價值相差多少,這都表明這時候的股票價格是大大低於其內在價值的。

巴菲特介紹說,除了價格以外,最值得投資的股票是那種在今後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能夠把大筆資金用在高回報率投資專案上的企業;相反,最不值得投資的股票,是那種總把資金運用在低報酬率投資專案上的股票。不過就他的經驗而言,前者可遇而不可求,因為大部分擁有高回報率的企業都不需要太多的資金投入,並且投資者還能經常得到股息分紅,或者從該企業回購股票中得到實惠。

巴菲特認為,雖然這個計算公式看起來好像並不複雜,可即使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證券分析師,要想計算出未來年度裡該股票的現金流量折現值,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那麼,巴菲特又是如何來對待這個問題的呢?主要途徑有兩條:

一是隻瞭解自己熟悉的,並且是那些業務相當簡單、業績穩定的行業和企業,這樣無形中就把許多不確定因素排除在外了。相反,如果這個產業非常複雜,自己根本就搞不明白,或者這個企業的產業環境一直在改變,業績發展忽上忽下,他就沒有把握來計算該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了。

二是無論投資什麼樣的股票,都要堅持安全邊際原則。也就是說,如果計算出來的內在價值只是比當時的股票價格高出那麼一點點,沒有足夠的安全空間,伯克希爾公司是不會考慮投資這種股票的。

巴菲特認為,本傑明·格雷厄姆十分強調的安全邊際原則在這裡能夠起到關鍵作用。相反,如果泛泛而談“價值投資”就無濟於事了。試想,如果你的股票投資不是為了追求“價值”,那還能稱得上是“投資”嗎?即使你把價值投資理解為以比較低的股票價格/淨值比,或者比較低的市盈率買入該股票,投資者依然難以確定該股票就的確有投資價值;相反,如果你買入的股票市盈率比較高,也不能表明這就不是一項有“價值”的投資。

同樣的道

《退市怎麼補償股民》 第3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