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0部分 (第1/4頁)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飛也不客氣,立刻大聲道:“飛聞先生十年未出隆中,如何可知目下的什麼天機大勢、調兵遣將、征戰之法呢?”

孔明心道:此時何不趁機向關、張、趙等大將啟導,令他們日後更善於審時度勢,以克敵制勝?於是便欣然論析道:“調兵遣將、征戰之法,須審之三,一日天,二日地,三日人。

天者,即天機天運大勢,如日月清明,五星合度,慧熒之星不現,則風調雨順,利於用兵;地者,即地勢之險易形殊也,或石門幽洞,羊腸險要,或峻嶺重嚴,洪流千里;人者,即審辨用人立法也,須求主明將賢,三軍有法,士卒用命,排程得體,則可克敵制勝,辨察三勢,更善將者,必所向無敵,所擊必克也。“

張飛直聽得半明半暗,他正再欲發話,趙子龍卻忽然介面道:“先生以為,如何方為善將之法呢?”因在軍中,趙子龍以軍師之禮呼諸葛亮為先生,而不以私下的義兄稱謂。

孔明見趙子龍發問,心中欣喜,但神色不變,依然肅然說道:“善將者,必示之兵伍以進退,陳之以德義而自重,導之以是非而知動靜,令之以賞罰而守信。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乃善將之道,故能戰必勝、攻必克,守必保,敵必取也,若退而不能止,進而不能禁,善惡不分,賞罰不明,言不守信,則賢良退伏,謅諛進用,則戰必敗也。子龍鬚慎而處之。”

趙子龍深知孔明之能,他微一思忖,便亦肅然道:“是,子龍明白。”他答了一句,便不再多言了。

關公此時亦忍不住插口道:“聞先生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論,關某欲聞其詳。”

孔明一聽,微笑道:“此乃目下進取之依託大勢,亦即天地人三者關係,能澈悟者,即可成大業,因此不可不察也。例如:軍兵之道,貴在知人,人和則軍心堅穩,則每戰必克;若人和不濟,則將士猜疑,忠謀不納,逍小暗議,軍心渙散,則雖有天時、地利,亦戰必潰敗,更何奢談成大業平天下?是故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

關公一聽,微一點頭,不再發話。

張飛見狀,卻暗道:這孔明口若懸河,雖然說得頭頭是道,卻未知他的實戰本領又如何?不知是否紙上談兵的白面書生!

就在此時,北上偵察的探子匆匆奔進,向孔明報道:“曹操親統大軍六十萬,正在鄴城玄武湖訓練水軍,未知其用意。”

孔明微一點頭,道:“我知道了,可再前去查探。”探子領令,疾奔而去。

孔明正沉吟間,又有新野前沿陣地的探子回報道:“屬下探悉,曹操親將夏侯享,統軍十萬,正日夜兼程,殺奔新野,目下已逼近樊城了!請軍師定奪。”

孔明又微一點頭,著探子再嚴密監視曹操的動態。

探子離開後,劉備見曹軍大軍壓境,孔明尚如此從容不迫,不由忙道:“先生快定良策,以破曹軍來犯埃”孔明卻吟道:“此乃大戰之前奏而已,不必焦躁。”

劉備忙道:“為什麼先生如此判斷?”

孔明道:“曹軍此舉,不但志在新野,亦不限於荊州,而是矛頭直指江東孫權,欲一舉而平定天下也。”

劉備驚疑道:“但曹操統大軍,尚留在鄴城玄武湖操練,先生為甚判斷他有進圖荊州、江東之意,若單憑夏侯惇所率兵力,欲圖荊州亦力不逮,更遑論克取江東孫權啊?”

孔明微笑道:“夏侯惇所統之軍,的確未足克取荊州,曹操用意,乃以夏侯惇為前鋒,試探荊州之虛實。若進展順利,則曹軍便乘虛而入,先據荊州,再圖江東,曹操鄴城之主力大軍,目標便是渡長江以取江東孫吳也。”

劉備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孔明的見解,但又忙道:“若如此,我將如何應策?”

孔明微一思忖,即斷然說道:“荊州劉表、劉琮之輩,乃懦弱之人,必不敢與曹軍相抗,若夏侯惇輕易取得荊州,則曹操主力大軍必隨後而至,江東孫權必危矣。荊州、江東盡失,主公便頓失依託,處境十分兇危。因此勢須向夏侯惇的軍以迎頭痛擊,雖或未能殘其全部,但可挫其銳氣,令曹操有所顧忘,而暫時按兵不動,則我便有一段迴旋時間。”

劉備憂心忡忡,道:“但夏候惇乃曹操心腹大將,出戰以來,所向無敵;而我軍連同民兵,亦僅萬餘人,如何抗擊夏候惇的十萬曹軍呢?”

孔明從容微笑道:“夏侯惇匹夫之勇而已,並不足慮,其所率兵力,雖號稱十萬,但展開困難,行動遲緩,因此抵荊州新野的前鋒部隊,必僅得其半,亦即不到五萬兵力,敗之

《三國異族人士》 第5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