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部分 (第1/4頁)

閒來一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必然需要有說服力的理由的。

非理性存在著的人生此時再次將人與動物在理效能力上的本質一致割裂開來。自殺被解釋,是因為它唐突於周圍的世界。自殺者及其自殺行為被解釋出來的惡劣品性背後其實是群體對其價值觀被冒犯後作出的反應。生死實際上沒有什麼不同。人生本無意義,生或者死都不能改變這一點。理性並沒有在人的自殺中起決定性的作用,沒有幾個人選擇死亡,也是因為人的存在的非理性。生或者死,都無須說得太多,為活著或者不死尋求的理由,往往只是掩蓋了人的非理性存在的藉口。人的生命存在是完全非理性的,人生沒有任何意義可言。生命究其本質與非生命沒有不同,因而生死也無所謂差別。

對生或死的種種解釋因此其實多是假大空話而已。生命本是非理性的存在,生命也全然是由理性之外的東西所維繫。人生在毫無意義的情況下仍然被百般呵護,乃是因為趨生避死的動力決非來自什麼選擇。這是一種選擇難以控制的力量,這是一種完全超乎於理性的力量。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慣性漫想

慣性漫想

一.作為表象而普遍存在的維持

二.導致維持的表象背後的力的均衡

三.慣性定律的廣義表述

四.補充說明

一.作為表象而普遍存在的維持

1.

人生,和其他所有生命一樣,乃是滿足生命需要和維持其存在的過程。這個過程與生命乃至其他一切存在相生相伴,即使人生也不例外。生活僅僅在於維持,維持活著的狀態即是生活的全部所在。個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對個體的維持的外化。儘管人的理效能力較其他任何生命都旺盛,儘管地球已經被人化,但是作為一種生命,乃至作為一種物質,人不可能擺脫作為人的天然屬性。這些屬性中有作為生命和物質而具有的維持的屬性。

然而與其他一切存在物不同的是,人生往往多一層理性的光環,這個光環是由本質上非理性的頭腦賦予的,這個非理性的大腦對自我的迷信使它難以揭示人生與其他一切存在物在維持這個屬性上的一致。並且由於人生僅僅在於維持,而對幾乎所有人而言,生理上的匱乏才是真正永難滿足的飢渴,因而幾乎沒有人會做滿足生理需求之外的事情。維持,僅僅是生命的自我維持便佔據了生命個體的全部,縱然有理性迷霧的籠罩,人生也不會改變這一點。

在維持的屬性之下,能夠滿足上述生理需求的自然科學獲得了空前繁榮。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人生本身的認知處於停滯狀態。人生繼承於母體,然而一代代人對人生的認知卻始終裹足不前。儘管每一個人都宣稱擁有靈魂,但是對關於生命存在的意義、以及人生與其他所有存在物在自我維持這個屬性上的一致等問題的認識上卻仍然只處於矇昧狀態。

對人生意義的認知之所以無法累積、也難有突破,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的快速前進,其原因部分在於生命的最高法則、人的非理性本質的巨手所要保留的一個小小的秘密:對意義的尋求關乎生命能否得以維繫,對於這個問題,能給予芸芸眾生的最好答案就是沒有答案,使他們能因追求的痛苦而放棄,或因答案的不明而堅持——無論如何,只要能順利了卻一生就好。人生中一切的一切都在於維持人的生命存在,所有人生都無外於此。

2.

與作為個體的人生對自身的維持相對應,作為個體人生的集合的社會的每一個方面也都是在維持中存在,在存在中維持。

很多言之鑿鑿的理論宣稱社會對個人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在社會面前,個人僅僅是汪洋大海中的一葉扁舟。然而在我看來恰恰相反,與個人的本性和力量相比,社會才是軟弱無力的組織。社會由個人決定,個人的屬性和本質決定社會的屬性和本質,個人的選擇和偏好決定社會的變化。很多人置身社會往往感覺自己力量渺小,因為社會似乎壓抑了他的某種需要,改變了他的生活,而實際上,假如沒有外部的影響而純粹由個人自由發展,那麼在自由狀態下奉行的人生之路與生活在社會中所奉行的人生之路也將會是相似的。社會其實很難改變一個人,因為他的生活與其說是由社會、不如說是由他的特定的內在本性所決定,而這些內在的力量無疑陪伴並決定了他的一生,與此同時社會所做的僅僅是為這些個性或者本性的張揚提供合適與否的活動場所而已。將不得已歸咎於社會而非自己,只是因為社會較之強大的個體內在力量處在雖然無力但是卻更為明顯的地方而已。在個人面前,社會其實是

《哲學啟蒙漫畫書籍》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