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4章 茫然無知 (第1/2頁)

雪山一棵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女村幹部把擦乾淨的椅子送到曾華屁股下,曾華緩緩坐下,心平氣和說:“杜醫師,先坐下,不要害怕,抬起頭來,看著我,再回答我幾個問題,好嗎?”

杜壯仍木然呆立,不敢落座,慢慢抬起禿頭,碰到曾華明亮的眼睛,又趕快低下去,神慌心虛說:“曾書記,您請問。”

曾華說:“第一個問題,村醫的職責是什麼?”

杜壯小聲信口答道:“為群眾看病、治病。”

“很不全面,看病、治病僅是極小一部分職責。杜醫生,你是想當然答的,”曾華嘆息搖著頭,“轉過頭,看看背後牆壁上掛著的牌匾。”

杜壯轉過身,抬起頭,望著牆上掛著的《村醫職責》牌匾,白底黑字,十分醒目。他鋥亮的禿頭汗珠密佈,臉上的汗水汩汩流出,羞愧難當。

“村醫只有知曉自己的職責,才能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曾華轉移問話,“杜醫師,桐漯村有多少戶,多少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多少?共多少人?”

杜壯猶豫片刻,麻起膽子回答:“全村可能有215戶,83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大約是53戶,估計是160人。”

曾華搖搖頭:“杜醫生,回答數字提問,是不能說可能,大約和估計的。”

“你回答的數字沒有一個是準確的。”

杜壯手足無措,無地自容,恨不得鑽地逃遁。

趙生財提著一桶滿水、拿著溼漉漉的抹布、拖把進來,曾華說:“生財,杜醫師對桐漯村的基本情況不熟,你來回答。”

趙生財放下桶,把抹布和拖把交給其它的村幹部,搔搔板寸頭髮,自信地回答:“我村共有209戶,82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是57戶,計173人。”

曾華點點頭:“趙書記回答正確,杜醫師,記住了嗎?”

“記住了,曾書記。”杜壯羞愧無比地點頭應道。

曾華歪著頭繼續問:“桐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患25種大病的有多少人?患30種大病的有多少人?”

杜壯勾頭想了半天,一個字也答不上來。

曾華和藹地說:“杜醫生,你不僅是村醫,而且還是桐漯村貧困人口中,慢性病患者的簽約家庭醫生吧?”

杜壯點頭說:“是的。”

曾華和善說:“杜醫生,我隨後提的問題,請你簡單如實回答,行嗎?”

杜壯猶豫幾秒,咬著牙說:“行。”

“桐漯村貧困人口中,慢病患者有多少戶,多少人?其中籤約了多少戶、多少人?”

“不知道。”

“家庭簽約醫生有哪些服務內容?”

“不知道。”

“什麼叫‘治未病’?”

“不知道。”

曾華一連串不間歇的提問,不僅把杜壯問得張口結舌,呆若木雞,也把劉善、張美鳳、周良生和趙生財等驚得瞠目結舌。

問題看似是曾華隨口而出,但實則不易,必須對國家、省、市、縣扶貧攻堅的醫療政策瞭然於胸,對村醫、簽約家庭醫生的具體職責和服務內容掌握到細緻入微。

劉善、趙生財等聞所未聞,不甚了了,即便是專業人士一般也是囫圇吞棗,一知半解,離開手頭資料,根本不知如何應答。

張美鳳想,曾華工作千頭萬緒,早出晚歸,各種煩事纏身,看似簡單的隨心所欲提出的醫療扶貧政策,不知他花了多少時間,費了多少功夫,才能達到如此之境地。

曾華也頗感欣慰,來柏城鎮赴任之前,到縣城幾個街道的村衛生室的調研努力沒有白費。他看著冷汗淋漓的杜壯,循循善誘說:“杜醫生,懂政策,才能不迷失方向。知職責,才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怎樣才能做好。”

“醫者仁心,救死扶傷,是醫生的本分。”

“瑤胞的健康和生命大如天,不僅是一句口號,而是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曾華臉色嚴峻說:“杜醫生,國家給予了你村醫的工資,把瑤胞的健康放在了你肩上。使命是何等光榮,責任是何等重大。但你呢,把使命和責任拋至九霄雲外,一問三不知,什麼都不懂,什麼都沒做,任由瑤胞的健康受到病魔的侵害,有的可能因為你的失職失責,由小病發展成大病,由大病發展成重病,甚至危及到生命。”

曾華語重心長說:“杜醫生,你是個普通村醫,我不給你講大道理,請你摸摸胸口:你如此翫忽職守,良心痛不痛?置瑤胞健康不顧,天理容不容?”

《清廉鑄魂作文》 第74章 茫然無知(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