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大明鹽政改革(一) (第1/2頁)
後山散人V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海北、察罕腦兒與遼東鹽課司的鹽場在哪裡?”朱由校好奇地問道。
這個海北鹽課司駐地居然在廣州,朱由校可是對廣州那邊的情況還是有不少了解的。
李長庚想都沒想,直接脫口而出道:“回陛下,海北鹽課司的鹽場主要位於雷州府與廉州府沿海一帶,而察罕腦兒的鹽場在寧夏後衛、定邊營、榆林靖邊堡等地,至於遼東的鹽場則是在蓋州與遼口沿岸!”
朱由校記得後世四大鹽場分別是長蘆鹽場、遼東鹽場、淮北鹽場與膠州灣鹽場,長蘆鹽場主要是滄州、天津與青州沿海一帶,而遼東鹽場則是遼口到金州的遼東半島西海岸,至於淮北鹽場則是淮州與海州的東海海岸,最後的膠州灣鹽場自然是膠州灣一帶的海岸。
李長庚提到的轉運司與鹽課司鹽場基本涵蓋了四大鹽場,看來製鹽是有歷史傳承的。
六大鹽運司五個是海鹽,只有河東是湖鹽,而鹽課司中廣東與遼東是海鹽,察罕腦兒是湖鹽,其它四個都是井鹽。
朱由校在後世聽說過四川雙流與自貢的井鹽,倒是對雲南的井鹽與陝西的湖鹽沒什麼印象。
李長庚說的鹽運司與鹽課司居然都沒有提及青海,朱由校可是清楚記得青海柴達木盆地與茶卡鹽湖可是擁有非常多的湖鹽的,只是不知大明為何一直沒有開發,難不成是路途太遠,亦或是地盤不在大明實控之內?
具體原因如何,朱由校就不得而知了,而他也不打算問了,目前大明的交通狀況根本無法支援去遙遠的柴達木開發湖鹽,關鍵現在的青藏高原貌似已經與大明幾乎不來往了,而且現在的青海貌似還是土默特蒙古人盤踞在此,這就尷尬了。
“朕明白了,但現在淮安府已經屬於江北布政司,而且通州已經從揚州分化了出來,揚州現在已經基本不產鹽,兩淮產鹽的鹽場多在江北的淮安府,兩淮鹽運司再放到揚州已經不合適,朕有意將其搬到淮安府,不知李閣老以為如何?”
對於削弱江東布政司的實力,朱由校是逮著機會就開幹,而且別人還無法再拿祖制說事,鳳陽與盱眙可都分在了江北布政司。
而同樣想削弱江東布政司的李長庚自然是舉雙手贊成,“臣認為甚妥,而且可在海州新增一個分司!”
身為江東人的徐光啟,本還想站出來反對,但最終猶豫一番後還是放棄了。
而方從哲看到鄰居倒黴,自然是選擇偷著笑。
朱由校點點頭道:“好,既如此,那就如此辦吧。另外,遼東的那個什麼煎鹽提舉司升級為遼東鹽運司,將福建鹽運司降為鹽課司,並且將衙門搬到遼口去,放在遼陽離海那麼遠的地方幹什麼,還有廣東的海北鹽課司也是同理,搬到雷州府去!”
朱由校理了理思緒後,繼續說道:“長蘆鹽場新增天津分司,將樂安鹽場併到青州分司,濱州鹽場併到滄州分司,山東的膠萊分司一分為二,分別組建膠州分司與萊州分司,並將山東鹽運司衙門搬到青州府。”
“是,陛下,只是不知遼東鹽運司是否也要下設分司?”李長庚雖然心裡對於如此大的變動震驚,但還是壓制住激盪的心問道。
朱由校腦海中想了下遼東的地形圖,然後才回道:“設定兩個吧,一個遼口分司,一個錦州分司!”
“是,陛下,臣遵旨!”李長庚回道。
對於袁世振的十綱法,朱由校自然是不贊同的:“但是,朕對於袁世振將食鹽的購銷全部交給商人的做法不是很贊同,短期內雖然解決了鹽課的問題,但商人貪婪逐利的本質不會變,時間久了,商人將會越來越難以受控,不僅僅是價格,還有食鹽的質量與安全!”
“不知陛下以為,該當如何操作?”李長庚不解地問道,在他的意識中,眼前的皇帝還只是個十七歲的少年,對於鹽政能有多大的理解?
朱由校想了一下道:“兩淮的鹽場暫時按照袁世振的辦法繼續施行,但其它鹽場不可如此,現在水泥開始大規模被使用,可用來製作曬制海鹽的曬場,能極大地提升食鹽的產量,可解決原先不得不依賴灶戶煮鹽的模式。
朕想著,以後可由朝廷興建廠房生產食鹽,再交由鹽商進行分銷,這樣既能保證食鹽的質量,也能將價格控制在朝廷手上。
至於原先的灶戶,朕認為可直接廢除這一條早就名存實亡的制度,全部恢復為民戶,而朝廷的鹽場再僱傭他們過來製鹽即可!”
李長庚心裡十分好奇陛下是如何知道如此透徹的商賈之道的,他在心中將皇帝的話來回琢磨幾遍後,躬身說道:“陛下
《日月光明普照乾坤》 第424章 大明鹽政改革(一)(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