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章 引湘入江 (第1/2頁)

琳琅歲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平軍在無錫的對手,又換回了清軍。 這些清軍,是一路敗潰下來的,和從宜興增援來的。商團已經放棄的無錫,便成為他們的聚集之地。在那裡,他們硬著頭皮又守了兩天,隨後便又繼續潰逃。這次是直接穿過蘇州地界,退入了浙江嘉興。 攻佔無錫後,太平軍終於在四月中旬,開始觸及蘇州外圍。這裡已經到了陳濟懷劃下的防禦紅線區域了。 陳濟懷定下的防禦陣線,是北起常熟,南至蘇州。這段長江口與太湖之間的狹窄地域,正好有利於商團南軍並不厚實的兵力進行作戰。同時這裡距離大後方上海又不算遠,交通便利,便於補給和排程。 這樣常熟和蘇州兩城,就成為這條防線北南兩端的守護要點。 由於北路太平軍頓於江陰,常熟一時還未被戰火波及。便暫且按下,單說蘇州方向。 蘇州城,位於陽城湖和太湖之間的狹窄地帶上,是京杭大運河南段的重要樞紐,城內及周邊水網密佈。城東直連婁江,可經水路通往崑山。城南有吳淞江,貫通太湖、大運河,可直至上海。 這密集的水網,既可以用作狙擊太平軍的天然屏障,又便於運輸調動。甚至可以使用武裝火輪船,支援陸上作戰。因此蘇州城,被陳濟懷定為整個防線的支撐點。 當然,這也是陳濟方的主意。商團北軍一時不得南下,遠在北方的陳濟方,也只能為兄弟們出謀劃策,做好參謀工作。 蘇州城如此重要,甚至在商團南軍的防線上,重要性遠超過其他要點。因此陳濟懷在此集結了重兵。奈何南軍的總兵力就那麼些,這支重兵也不過是以商團第二團(編三個營)為主力的不到五千人。 這已經是商團南軍近半數的兵力了。 兵力短缺,這是陳濟懷要面對的最大難題。隨著太平軍不斷逼近,戰事迫在眉睫。陳濟懷也在這個最大難題的困擾下,愈發的感到憂慮。 陳堂離世後,依例應該歸葬鄉里。但彌留之際的他,自知戰亂未息,恐難實現。 他回想起自己與蘇州的緣分。自道光十七年,升任江蘇布政使以來,他曾歷任江蘇巡撫、兩江總督。貶官後,也被置在蘇州,幫辦事務。這些與這姑蘇城的萬縷千絲,算算已有二十多年了。 念及自己與這座城的淵源,如今他也將死在這裡,這定是上蒼的安排。於是陳堂在臨終前告訴自己的後輩們,在他死後便葬在這裡,將來也不必移葬。就讓他永遠的留在這吧。 正因為這裡留有父親的墳塋,也讓陳濟懷更加下定決心要堅守蘇州城。他不顧旁人勸說,堅持親自駐守在此,以示決心。 但眼前的形勢卻不是隻靠決心就能扭轉的。 這一日他又來到父親墳前祭拜,不覺間想起父親生前的一些往事。 陳濟懷記得,兩年前,太平軍第二次攻破江北大營時,與父親曾就當時的戰局有過一次深入的探討。 父子二人當時都對戰況很是擔憂。可商團北軍遠在異地,一時難見有回援的希望。而清軍又極無能,反倒在吸食蘇南的精血上出類拔萃,以致於影響了商團南軍自身的建設。 可如若戰事進一步惡化,以現有的戰力,如何才能保得住這一方平安呢? 父子討論之下,想到了一個方案——引援。 在當時的周邊,除了清軍和商團自己,還真就有兩支戰力強大的軍事力量。 其中之一,就是洋人。商團本身就是師從洋人,陳家父子對於洋人的實力當然是心知肚明。但他們卻都堅決反對向洋人借兵,因為惡果太多! 其實早在上海小刀會之亂時,洋人就曾打算直接出兵的,只是被陳堂等人全力的阻止了。當然若不是商團在戰鬥中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還真難實現這點。 除了洋人以外,另一個可以求援的,便是湘軍了。 湘軍的建立者,是湖南人曾國藩,字伯涵。其創立,也是源自咸豐皇帝廣辦團練的詔令。 曾國藩練湘軍,取法大體源自戚繼光的練兵之道。同時,他利用自己的聲望和號召力,聚集了一大批湖南的才俊在身邊。這些人日後都成為了湘軍的骨幹將領和重要幕僚。 湘軍在人員組成上,非常慎重招募。使得湘軍的鄉土本色濃郁,將領與勇員之間關係緊密,便於排程自然。 此外,曾國藩還建立了長夫之制,又十分重視水師的建設。 就這樣,湘軍在創立後,幾經起伏,終於在同太平軍的鏖戰中,淬鍊成為一支勁旅。實力和勢力日漸強大。 兩年前的湘軍,已經基本站穩了兩湖地區,並開始逐步向下游發展。如其能分出一部,來蘇南駐防,應該可緩解一部分壓力。 於是,在父子商議之後,陳堂便給曾國藩寫了一封親筆信,首次邀其來援。並派出專人前往送信。而在內裡,邀請湘軍入援,陳家父子也是有其他思慮在其中的。 信自然是送到了。然而,礙於當時的形勢,曾國藩對此事卻是有心無力。只是回了一封長信,客套的推辭掉了。 如今,兩年已過去了,物是人非,局面也有了大的變化。陳濟懷

《開篇激戰:1860小說》 第15章 引湘入江(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