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六十七章一鍋亂燉 (第1/2頁)

王小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明太祖為了重建經濟秩序,對商業採取了低稅政策,明朝建國前對商人徵收官店錢,稅率是十五稅一,建國後變成二十取一,不久又變成了三十稅一,對於一些民間生活用品,生活資料,文化用品以及婚喪嫁娶物品都予以免稅。而到了明朝中期,雖然商業已經很是發達,資本萌芽已經出現,可是商稅卻少得可憐,再加上一些商人投機倒把,假賬假稅,收到的錢 就連那些收稅官員的跑腿費都不到。

《明史》中有這麼一個故事,說是何遜在1510年擔任了十年的沙市稅課使司,一旦完成任務就會減少對抽稅。而另一位更加的過分,楊時喬,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除工部主事。隆慶元年冬,上時政要務,言:“幾之當慎者三,以日勤朝講為修德之幾,親裁章奏為出令之幾,聽言能斷為圖事之幾。弊之最重者九:曰治體怠弛,曰法令數易,曰賞罰無章,曰用度太繁,曰鬻官太濫,曰莊田擾民,曰習俗侈靡,曰士氣卑弱,曰議論虛浮。勢之偏重者三:宦寺難制也,宗祿難繼也,邊備難振也。”疏入,帝褒納,中外傳誦焉。

不得不說楊時喬還是很有文化的,眼界在當時應該也很高才是,可是1560年,楊時喬榷稅杭州,令商人自署所入,輸之有司,無所預。大概的意思也就是大家交稅自己隨心所欲,想交多少交多少,那一年老楊收了七兩的稅銀,可見當時朝廷上下對於商稅極為的不重視。

上下都一個樣,自然這商稅也就收的很可憐。等到大明帝國建立,因為戰亂,百廢待興,自然而然的商稅也就沒有收過,就算是一些有覺悟的商人,也都是象徵性的交上一點商稅,例如在座的幾位國公就是,家裡都有自己的產業,可是人家有著大無畏的精神,本著一切為了國家的情懷,雖然國家沒有收取商稅,但是他們依然交稅,不得不說幾位國公是能臣,也是賢臣,現在可好,既然要重新收取商稅,這怎麼可以,最最主要的是,在座的其他幾位也都有自己的產業,而且還都不小,他們也是屬於那種從不交稅的那種,如果收稅,首當其衝,自己就是要交稅的人,這當然是不可以的。

錢宋話音一落,立刻就得到了投降派的反對,還是那幾句,君王不能與民爭利,歷朝歷代只要是增加商稅,都沒有一個好下場的,基本上都是亡國的存在。

朱熹洛早就知道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是說道:“收取商稅之事,以後再議,愛卿在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好辦法”。

大家又陷入了思考,投降派鑑於朱熹洛站在自己這一方也是很高興。

過了沒多久,一位女聲傳來,聲音猶如夜鶯,宛轉而又好聽,自然這是朱熹蓉的聲音,朱熹蓉年約五十,不過因為注意保養的原因,看起來也就四十多歲的樣子,朱熹蓉一生未嫁,朱熹洛也曾經為朱熹蓉安排了幾次相親,都是各個領域比較有名有能力的人,有武將,也有文臣,甚至還有商賈,不過都被朱熹蓉拒絕,最後朱熹洛也是無可奈何,只能任由朱熹蓉單身至此,成為大明帝國地位最高的剩女。

朱熹蓉說道:“聖上,我覺得開源不一定依靠關稅來增加稅收,前段時間我出訪倭國,倭國以前是我們的藩屬國,也是戰敗國,可是現在短短几十年,他們國家煥然一新,工商業很是發達,出現了大批的製造業和重工業,”。

朱熹蓉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李玉堂打斷,李玉堂是讀了一輩子書的人,雖然朱熹蓉是保皇派,李玉堂倒也沒有畏畏縮縮,武將死戰,文臣死諫,忠臣就要有什麼說什麼,恩,老李就是這樣想的,估計這也就是這些讀書人所說的風骨吧。

李玉堂說道:“朱大人,此言差矣,《山海經》有云,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此後還有大量我中原百姓遷徙於此,倭國本屬我中原屬國,太祖高皇帝曾把倭國列為不徵之國,倭國也奉我中原為主,多次派遣使臣為我朝進貢,而且大戰之後,卻淪為一些西方國家的子孫國,為了迎合帝國主義,更是為他們送去自己的子民充當他們的奴隸,試想這種名族,毫無骨氣,毫無風骨,更加毫無底線的國家,怎麼可能會發展如此,怎麼會比我大明帝國強盛,朱大人何必漲他人士氣,滅自己威風”。

李玉堂不愧是飽讀詩書之人,引經據典,說的是頭頭是道,只不過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和這個名族的好壞有關係嘛,不過李玉堂讀書也沒有把自己讀傻,朱熹蓉是保皇派,自然朱熹洛的面子還是要照顧到的,於是拱手接著說了一句:“朱大人,老朽這也是就事論事,不針對任何人,希望朱大人不要見怪”。

“李大人所言極是,妹妹哪能見怪”朱熹蓉

《玩轉大明大結局》 第六十七章一鍋亂燉(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