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5章 去遊客服務區找找關於暗道的線索 (第1/2頁)

鵝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聽煙燻嗓那夥之所言,他們已經身處嘉砌古倉的下方。

但徐子良他們所處的酒窖,離嘉砌古倉至少還有兩裡地的距離。

兩裡的距離,怎麼可能聽得清嘉砌古倉底部秘道里的對話聲呢。

木雷所說的鬼說話,可這夥人說的是現在的事,這夥人和他們一樣,關心並尋找著種子,誰找到種子,誰就找到了希望。

嘉砌古倉的傳說,徐子良從小在大舅那裡聽過一些。

徐子良的大舅沒有別的愛好,就是熱衷於聆聽書聲,很小的時候開始起,徐子良便常在大舅家與大舅一起沉浸聽書,諸如《隋唐演義》等長篇歷史說書,其中內容,至今仍然清晰。

記得瓦崗寨戰術中的一環——奪取糧倉。瓦崗寨之所以能在隋末時期短暫地成為舉世無雙的軍事勢力,正是因為成功奪取了這些糧倉。

在歷史的長河中,起義軍屢見不鮮,而隋朝時期的起義軍尤為擅長利用糧食作為戰略資源。起義之前,搶糧幾乎成了不成文的規矩,一旦成功奪取隋朝建立的任一糧倉,便能輕易滿足數十萬軍隊的給養需求,真可謂是“以隋朝之糧,行隋朝之反”。

隋文帝楊堅當年費盡心力囤積糧食,意在為大隋王朝的千秋萬代奠定堅實基礎,恐怕他未曾預見到,這些糧食最終竟會成為加速隋朝覆滅的助力之一。

這般大規模的嘉砌古倉,大概也曾經歷過這樣的奪取。

然而,徐子良卻從未聽聞過這樣存在於書外與傳說中的秘密:為了防止糧食被劫掠,各大糧倉實則都暗藏玄機,設有秘密通道。這些通道不僅用於囤積隱蔽的糧食儲備,更在關鍵時刻為守倉人員提供了便捷的逃生之路。

如果真的如此,徐子良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強烈的探索慾望,他真希望能夠親自去探尋一番。

徐子良和木雷在窨井裡過了一夜。

井底的氣味不怎樣,但井裡很是溫暖。為了預防缺氧的風險,徐子良明智地開啟了井蓋。

到了後半夜,徐子良一覺醒來,發現天空佈滿了璀璨的繁星。

井蓋上方的星星映照下來,徐子良產生了迷離的錯覺,彷彿那裡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門戶,只需攀上那架梯子,便能踏入那片繁星點點的浩瀚宇宙。

好久沒這麼認真的看過夜空了。

天亮之前,徐子良叫醒了木雷,他們藉著星光趕路。

空氣很冷,木雷縮著脖子,不過走了一會兒,人越走越清醒起來,寒意和睏意也漸漸散去。

這種狀態下,他們的速度還是非常快的,天亮之後就到達了嘉砌古倉。

他們首先前往嘉砌古倉的遊客服務站,一般來說,售票處都會提供詳盡的景點地形說明。

廢棄與凌亂的服務站簡直就像個鬼屋。

不知什麼原因還擺著一口棺材蓋,可能是疫情剛起的那會兒放在這裡的。

徐子良坐在售票口的椅子上,開啟售票桌的底櫃開始翻找。

他的聲音很輕,找尋種子的人就在這裡,不能驚動了他們。

果然發現一摞宣傳手冊,寫的是嘉砌古倉的前生今世。

於是徐子良從手冊得知了嘉砌古倉的具體佈局。

接著,徐子良與木雷各自手持一本手冊,認真地開始了尋找前的細緻準備工作。

東邊守軍的休憩之地設於藩籬巷,向西行去,則是糧秣廟。

從廟名便可窺見,嘉砌倉實為軍糧儲積之所。在古代,糧秣作為軍隊不可或缺的命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南向北,錯落有致地分佈著大院與小院,其間矗立著數十間倉廩,這些倉廩又細分為大倉、小倉,新倉與舊倉,每一倉皆有其專屬之名。

對於倉的建築規模與結構,建造時有著詳盡而明確的規定,以確保其穩固與實用。

倉廩的地基與地面,更是採用了特殊的工藝進行處理,使之能夠抵禦四季更迭所帶來的種種考驗,確保糧食儲存期間不陷、不裂、不潮、不腐、不黴。

手冊上還提到有趣的一點,守軍的值班人員,更喜歡在倉中休憩,因為那裡的溫度條件相較於他們的駐地更為宜人。

所以值班成為開心的一件事。

如果不是建造特殊的倉房確實溫度適宜,那麼就是駐地的條件實在太差。

不過徐子良相信前一點。

嘉砌古倉形成的規模,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人一多,嘉砌倉周邊的小型貿易便逐漸繁榮起來。起初

《種子的內部結構》 第55章 去遊客服務區找找關於暗道的線索(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