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頁)
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艘環�鮮丁�
這日,他想起以前曾讀到的一首詩:“珠簾羽扇長寂寞,鼎湖龍髯安可攀。千齡人事一朝空,四海為家此路窮。豪雄意氣今何在,壇場宮館盡蒿蓬。路逢故老長嘆息,世事迴環不可測。昔時青樓對歌舞,今日黃埃聚荊棘。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正和他今日的際遇,人生起落不定,起起落落,不由喟然長嘆。
一空不知道什麼時候來到身旁,念道:“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不空,萬事皆緣,緣來則聚,緣盡則散。你我的緣分盡了,要分開了。”
朱傳宗一驚,道:“我以前自詡聰明,然而在佛的面前,方知自己的痴妄淺薄。我想在大師跟前長聞佛法,難道大師不願意嗎?”
一空道:“佛法精深,只渡有緣。於你而言,你終是紅塵名利客,雖然自以為已經灑脫,終不過是著相而已。如今,你和佛的緣分盡了。外面有官兵在捉拿和尚,京師的所有和尚都要受到盤查,你不能再假裝和尚了。”
朱傳宗這才明瞭,跪下道:“多謝師父。我知道再留下來會連累您的,我這就出去。”
一空道:“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好自為之吧!”
這時一個小和尚進來,拿了一些衣服,幫他喬裝打扮,然後掩護他出寺。
離開寺院,天下之大,能到哪裡去呢?突然心中一動,想起吳思遠留下的錦囊,開啟看時,只見裡面是張紙條,寫著一行小字:“若有變故,可往江淮嶽可人處。君忘狡兔三窟之計否?”朱傳宗恍然大悟,方知道當初嶽可人不肯同自己回京乃是吳思遠的授意。吳思遠深謀遠慮,朱傳宗簡直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朱傳宗放聲道:“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朱傳宗不再遲疑,大踏步上路去了。
他收斂行跡,白天隱藏,晚上趕路,向南而行。走了兩日,朝廷懸賞他的榜文已經傳播開來,貼的滿街滿巷都是。
那懸賞榜文上說朱傳宗“擅權亂政,結黨營私”,又說他“桀驁不遜,頂撞先帝”,羅織了二三十項罪名。對於媚妃之事,果然是一點也沒提。
百姓們圍著榜文觀看,議論紛紛。
有人道:“朱大人秉公執法,愛民如子,這些罪名根本就是捏造的嘛!”
有的道:“唉,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先皇駕崩,朝廷以後就是龐來孝說了算了。他說朱大人有罪,誰能說沒有?”
也有人半信半疑地道:“也許這些罪名是真的吧?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當官的哪有不貪的?說不定朱傳宗以前是在演戲。”
頓時一群人對他怒目而視。一個大漢叫道:“老子是從西北遷過來的。我們那裡鬧災,是朱大人救了我們的命!你再敢汙衊大人,小心我揍你!”那人縮了縮脖子,也不敢再亂說了。
朱傳宗戴了一頂斗笠,躲在角落,聽到百姓這麼愛戴自己,心中著實感動。他微微嘆了口氣,道:“民心可用,果然公道自在人心啊!”多日來逃亡的鬱結頓時消散了不少。
他將斗笠向下壓了壓,悄悄退出人群,繼續趕路去了。雖然覺得離開京師已經很遠,但他仍舊扮做和尚,這樣化緣討飯,也就解決了生計的問題。
這通緝榜文,全靠民間的力量。百姓若是支援,犯人自是無處藏匿,百姓若是不支援,也不過就是一紙空文。百姓們知道朱傳宗是被冤枉的,遇到可疑的人都故意放過,更何況朱傳宗的和尚扮得似模似樣。也因此一直到了江淮省,一路上都沒有發生什麼危險。
兩個月以後,朱傳宗憑著當時的記憶,找到江淮省路同府上慶縣,嶽可人家的舊居。
岳家原本是個富戶,後來受官司拖累,家道中落。朱傳宗幫嶽一鳴翻案之後,把住宅田地都發還岳家,只是家產多被抄沒,再也尋不回來了。朱傳宗臨走時給他們留了些銀兩,想來也能夠度日。
朱傳宗裝做和尚,上前敲門,哪知出來的卻是個不認識的人。
那人一臉不耐煩地道:“快走,快走!我家沒錢給和尚!”
朱傳宗道:“在下與嶽一鳴頗有舊交,請問嶽施主在嗎?”
那人打量了他幾眼,道:“這家原來的住戶是叫嶽一鳴,不過他半年前就搬走了。”
朱傳宗微微吃驚,問道:“搬走了?請問搬到何處去了?”
那人沒好氣地道:“我怎麼知道?”想了想又道,“好
《絳縣喬寺牌樓》 第7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