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大唐中興第一名將李光弼 (第1/4頁)
雲沐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與岳飛同樣被賜予“武穆”諡號,堪稱大唐忠心耿耿的臣子。他的功績遠超岳飛,但最終命運如出一轍,悲慘收場。他更是心繫大唐的首位名將,論戰功和能力,他自認為第二,無人敢稱第一。即便是名震天下的郭子儀,也要甘拜下風。然而,這位與郭子儀齊名的將領,命運卻截然不同。他不僅名氣遠遠不及郭子儀,最後還陷入鬱郁不得志、孤獨終老的境地。他就是平定安史之亂的悲情戰神——李光弼。說起平定安史之亂的名將,儘管大家對郭子儀更為熟悉,但毫無疑問,平定安史之亂的頭號功臣當屬李光弼。《新唐書》曾記載:“李光弼戰功推為中興第一”,這無疑得到了官方認可。而且在平定安史之亂的主要將領中,李光弼的軍事才能在當時可謂首屈一指。
他所指揮的太原之戰、河陽之戰,即便是放在整個中國古代戰爭史中,都是毫不遜色的經典戰役。也正是憑藉這些卓越的戰功,他得以與郭子儀齊名,被譽為“李郭”,威名遠揚天下。關於他的軍事才能,《唐書·李光弼傳》曾評價道:“即使是孫武、吳起、韓信、白起等人,與李光弼相比,都會感到羞愧。”這意味著他們的才能都不如李光弼。顯然,無論是從史書的評價還是後世的知名度來看,李光弼的才能都被低估了。然而,這位在中國歷史上閃耀的將星,卻有著一個特殊的身份——契丹人。在那個時代,唐朝作為超級大國,展現出海納百川的氣度。只要來到唐朝,就能成為唐人,甚至有機會出將入相。這種吸引力使得當時許多邊塞部族紛紛主動或被迫依附於唐朝,成為大唐的子民,併為唐朝守衛邊疆、征戰南北。李光弼的父親李凱洛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原本是契丹族的首領,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猛將。
在武則天時期,契丹被擊敗後,選擇依附於唐朝。就在這時,李家完成了向大唐宣誓效忠的一系列移民流程,正式移民到了大唐。儘管他們原本是契丹人,但此刻已經完全融入了漢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可以說是精神上的漢人。在此之後,李光弼的父親李凱洛因戰功卓著而被賜姓為李,並獲封李信。他逐漸崛起成為一方豪強,被人們稱為柳城李氏。在中國古代,以地名為姓氏是常見的現象,如果某個家族的名稱前加上了地名,就意味著他們是該地區的名門望族。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李光弼的家族勢力並不簡單。
李光弼的父親李凱洛對大唐忠心耿耿,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最終,他英勇犧牲在戰場上,贏得了“忠烈”的美譽。他的職業生涯中,官職最高達到左羽林將軍、同正員、節度使等重要職位,還被封為晉國公。這樣的家庭背景無疑為李光弼的成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他自幼便系統地接受了漢人士大夫的儒家文化教育,可謂是文武雙全。他不僅能夠熟讀漢書、精通文墨,還擅長騎射和安蜀兵法。除此之外,他還有著深深的忠君愛國之情。以至於在他死後,因為他對唐朝做出了巨大貢獻,皇帝賜予了他“武穆”的諡號。參考後來另一位諡號也是“武穆”的民族英雄岳飛,我們就能看出這兩個字的含金量有多高了。由此可見,李家也算得上一門忠烈。
李光弼出生于軍人世家,未成年時就被父親送到邊疆當兵歷練。在天寶初年,他便擔任了左傾道率兼安北都護府、朔方都虞侯等職務,展現出非凡的才幹和潛力。當時大唐的頭號名將王忠嗣對李光弼十分欣賞,於是提拔他跟隨自己,並時常稱讚他:“光弼必居我位。”意思是說李光弼早晚都會坐到自己現在的位置上。為了避免有些朋友可能對王忠嗣感到陌生。
大家都清楚,引發安史之亂的安祿山曾擔任過三鎮節度使,這已經非常了不起了。然而,王忠嗣曾經一人兼任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大唐一半的兵馬都掌控在他手中。這位唐玄宗時期戰功顯赫的名將,就算放在整個大唐歷史上,也是名列前茅的人物。甚至有人說,如果王忠嗣不死,安祿山就不會造反。正是由於大佬王忠嗣的賞識和提拔,李光弼在軍中嶄露頭角,並更加堅定了為大唐王朝效力的決心。
在邊疆鎮守的幾年裡,李光弼表現卓越,多次立下赫赫戰功。他逐漸得到晉升和重用,被朝野上下一致視為邊鎮名將,威名遠揚。後來,另一位大佬朔方節度使安思順也對李光弼的才能讚賞有加,向朝廷上奏請求任命他為朔方節度副使併兼任靈州都督。
原本,李光弼對安思順充滿了感激之情,但心中卻隱藏著一個難以解開的心結。他曾經非常敬重的老領導王忠嗣,不幸遭到奸臣李林甫的陷害而喪命。而安思順恰恰是李林甫的好友,他接替王忠嗣的職位也是由李林甫推薦的。由於不願與
《小說盤點十大明君》 第88章 大唐中興第一名將李光弼(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