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部分 (第1/4頁)

精靈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日本愛知縣米糠油事件。1968年,愛知縣多氯聯苯汙染物混入米糠油內,釀成有13000多人中毒、數十萬只雞死亡的嚴重汙染事件。

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1935—1960年,日本富山平原地區的人們由於飲用了含鎘的河水和食用了含鎘的食物,引起“骨痛病”,129名患者中死亡117人。

上述“公害”的發生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是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

一是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迅速加快。剛進入20世紀時,世界人口為16億,至1950年增至25億(經過50年人口約增加了九億);50年代之後,1950—1968年,僅18年就由25億增加到35億(增加了十億)。1900年擁有7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全世界有299座,到1951年迅速增加到879座,其中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約有69座。在許多發達國家中,有半數人口住在城市。

二是工業不斷集中和擴大,能源的消耗大增。1900年世界能源消費量還不到十億噸煤當量,至1950年就猛增至25億噸;到1956年石油的消費量也猛增至六億噸,在能源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又增加了新汙染。大工業的迅速發展逐漸形成大的工業地帶,而當時人們的環境意識還很薄弱,第一次環境問題高潮出現是必然的。

在當時的工業發達國家,因環境汙染的嚴重程度,直接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和安全,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激起了廣大民眾的不滿,並且影響了經濟的發展。

醒世之作三本書(1)

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人類開始了寶貴的覺醒。

《 寂靜的春天 》《 增長的極限 》《 只有一個地球 》這三本書所記述的內容正是這種覺醒的集中反映,不但為環境保護事業拉開了帷幕,也為發展模式的改變奠定了基礎。

美國生物學家卡遜在1962年出版了《 寂靜的春

天 》。書從“明天的寓言”開篇,描繪了美國中部一個城鎮的景象。書中寫道:“春天,繁花像白色的雲朵點綴在綠色的原野上;秋天,透過鬆林的屏風,橡樹、楓樹和白樺閃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輝……即使在冬天,道路兩旁也是美麗的地方,那兒有無數的小鳥飛來……這些潔淨而又清涼的小溪從山中流出,形成了綠蔭掩映的生活著鱒魚的池塘。”隨著居民的到來,“一種奇怪的寂靜籠罩了這個地方”,“鳥兒都到哪兒去了呢?”“在一些地方僅能見到的幾隻鳥兒氣息奄奄,它們戰慄得很厲害,飛不起來”。“曾經是多麼吸引人的小路的兩旁,現在排列著彷彿火災浩劫後的焦黃的、枯萎的植物。被生命拋棄的地方只有寂靜一片,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釣魚的人不再來訪問它,因為所有的魚已經死亡。被生命拋棄了的這些地方只有寂靜”,造成這種狀況的“不是魔法,也不是敵人的活動使這受損害的世界的生命無法復生,而是人類自己使自己受害”。上面提到的城鎮是虛構的,但正如作者所言:“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上千個這種城鎮的翻版”。該書揭露了美國農業、商業為追求利潤而濫用農藥的事實,對美國不分青紅皂白地濫用殺蟲劑而造成生物及人體受害的情況進行了抨擊。書中指出:人類一方面在創造高度文明,另一方面又在毀滅自己的文明,環境問題如不解決,人類將“生活在幸福的墳墓之中”。當時的美國總統肯尼迪在一份報告裡明確地支援了她的見解。國際上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新的生態學時代的開始。

《 寂靜的春天 》一問世,就遭到了工業界尤其是化學工業界的猛烈抨擊,甚至連《 時代週刊 》這樣的美國主流媒體也加入到攻擊的陣營中。當時,卡遜的聲音雖然有點兒微弱和孤獨,但她卻喚起了很多人的覺醒。僅僅經過了短短的八年時間,1970年4月22日,從美國的西海岸到東海岸,有2000多萬人走上街頭,高舉著受汙染的地球模型和巨幅招貼畫,高呼“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等口號,將反汙染運動推向高潮。後來這一天被聯合國定為世界地球日。

1972年,來自世界各國的幾十位科學家、教育家和經濟學家提交了一份名為《 增長的極限 》的研究報告。報告認為,世界人口增長、糧食生產、工業發展、資源消耗和環境汙染這五項基本因素的執行方式呈指數增長,如果人口和資本的快速增長模式繼續下去,地球的支撐力將會達到極限,經濟增長將發生不可控制的衰退,世界將會面臨一場“災難性的崩潰”,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限制增長,即“零增長”。《 增長的極限 》一

《機遇與挑戰勵志語句》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