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3章 黃雀計劃5 (第1/2頁)

暴雨中的背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現在是西曆1852年,是世界範圍內火槍裝備由滑膛槍向線膛槍轉變的關鍵節點。 米涅線膛槍,是由法軍奧爾良獵兵隊上尉克勞德·愛迪爾內·米涅(Claude Etienne Minié)和上尉亨利-古斯塔夫·德維基內(Henri-Gustave Delvigne)於1849年左右開發出來的前裝速射線膛槍。 和過去的火槍相比,米涅槍有兩個重大改進。一是採用了圓頭柱體的新式米涅彈,該彈比槍管口徑略小,可以用推彈杆輕鬆推入彈膛,與過去的圓形鉛彈相比,射速提高了許多;二是膛線的採用,射速、射程和安全性也不是老式槍支能夠比擬的。 因該槍的優異效能,該槍在出現後立即被各國採用,風靡全球。 如果有西方軍人在此,就會發現,未知軍隊使用的火槍射速比現時代最好的米涅槍快了遠不止好幾倍。 漆黑的鳳凰山山腳下,子彈出膛時的槍口焰一刻不停的閃現,伴隨彈殼飛舞的是捻軍大批的倒下。 這才是熱兵器對冷兵器的絕殺。 空中偵察無人機如同天眼一樣,將地面景象實時的傳送回位於鳳凰山頂的463旅旅部,旅長李劍依託這些實時情報進行著指揮,三個營九個連如同九把利箭刺入捻軍營地的中心。 “叔父,快撤,這些突然出現的敵人不是我們能對付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來人,扶盟主上馬,快走。” “宗禹,你和我一起走。” “叔父,我幫你擋著追兵,快走。” 兩名捻軍士兵把盟主張樂行架上馬,一百二十名親兵護送著張樂行趁著周遭一片混亂衝了出去。 看著叔父走遠,在張宗禹指揮之下,身邊的親兵止住了混亂的捻軍,開始了反擊。 鬥志是有、血性也夠,可是冷兵器和熱兵器的差距不是鬥志和血效能夠彌補的。 一陣密集的槍聲過後,親兵紛紛倒下,至於張宗禹,被一顆12.7毫米狙擊槍掀翻了頭蓋骨。 “張宗禹已死,餘者投降!” “孫葵心已死,餘者投降!” “賴文光已死,餘者投降!” 三聲連貫的大聲過後,三人身邊的捻軍士兵面對這些未知的敵人和戰場上沒有任何的希望,生存的本能戰勝了鬥志,紛紛放下了武器。 至於王貫三,拼死頑抗被打成了篩子,身邊的人不得不放下武器。 “將軍有令,對四名捻軍將領補槍,以防萬一。把捻軍俘虜中所有的軍官不論大小全部挑出來,押走,其餘俘虜釋放。” “是。” 鳳凰山山腳下,大規模甄別開始。 天已經亮了,張樂行帶著親兵向著亳州方向一通狂奔,正要休息養養馬力之時,四輛奇形怪狀的類似於馬車的車輛攔在前方,不等其有所動作,車載榴彈和機槍就開始發威。 機步排排長仔細比對後,彙報道:“旅長,經過比對,確認張樂行已死。” “好,補槍。” “是。” “砍下張樂行的人頭,放入準備好的防腐箱中。” “是,旅長。” 鳳臺縣硤石山。 這個廢棄的土匪窩點現在是穿越軍總部,最裡面的一間房已經被改成了指揮室。 一部2000kw車載式燃油發電站特意被林雪從系統空間中調出,為此地提供電源。 進入此地,會議桌、辦公椅、軍用電腦、列印影印一體機、地圖、沙盤、軍用通訊電臺等一應俱全。 幾十名參謀人員在此工作。 “報告,鳳臺縣鳳凰山463旅李旅長來電:已完成預定任務。” “報告:鳳臺縣突擊連汪連長來電:已完成預定任務。” 兩聲報告預示著林雪來到這個位面後的第一次大規模作戰任務宣告完成。 “鳳臺縣和鳳凰山兩處戰場我軍所有部隊和武器裝備及彈藥、甄別出的俘虜和繳獲的所有戰利品,進。” 使用過幾次瞬移功能,林雪已對這一功能熟悉了。 心裡剛剛說完,系統空間內就出現了大批人員和物資。 沒有去看繳獲的物資,林雪首先問的是人員傷亡。 “報告將軍,我突擊連受傷二十九人,其中輕傷十八人、重傷十一人,沒有死亡。” “報告將軍,我463旅死九人、受傷四十六人,其中重傷二十一人。” 還好,還好。憑藉著超越時代的武器,死亡人數只在個位數。至於重傷員,除了六人因斷肢而造成殘疾之外,其餘二十六人都能治好痊癒。 也就是說,這次作戰永久損失人員十五人。 吩咐由046步兵師、狂風特戰旅和98山地步兵團一營三支部隊附屬衛生隊組合而成的第一醫院院長好好照顧傷員。放下心來的林雪這才把心思投在了堆積的如同山包一樣的繳獲物資之上。 三百名士兵分成十五隊正在進行清點。 “小林,清點完畢。” 參謀長衛立仁手拿一份匯總後的表格走了過來。 接過表格,上下掃視了幾眼,一串數字映入眼簾。 黃金:5.27萬兩、白銀:136萬兩、珠寶首飾:461件、古董:38件;瓷器:226件:字畫:19幅;糧食:12.4萬石;

《從鳳臺縣城開始 暴雨中的背影》 第23章 黃雀計劃5(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