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爭論 (第1/2頁)
唐曉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帝那一日的七點中,第三點便是商行。
直到今天,相公們才意識到皇帝提出來的這一點的重要性。
可以說,他是大宋經濟的支柱,相當於由朝廷話人力物力引領民間來做生意,拉動財政收入。
太宰徐處仁提出,不如以後整個大宋的商業都由朝廷統一規劃,這樣更加方便管理,這一點立刻得到了尚書右僕射何?的贊同,如此這般民間的商業在朝廷的帶領下,才會按照有利於大宋的方向發展,規避很多不必要的風險。
趙桓心中道:臥槽!這大宋的相公們居然要學蘇聯搞全體制計劃經濟,這幫人的腦袋真是轉得快,才給了他們一個提示,就有這樣的想法了,真是太前衛了!
趙桓不得不感慨,雖說弱宋重文輕武,導致軍事羸弱,但文治的確昌盛,文官們的腦袋也絕對不是辮子國時代能比的,這個時代的文官,雖然腐儒多了一點,但在思想上卻還未形成可怕的禁錮。
不過趙桓肯定是不贊同全體制計劃經濟的,全體制計劃經濟很容易出現像王安石變法那樣的問題,上不知民間之苦,一切皆按照上面的來,導致朝廷利益與民間利益背道而馳,最後雙方都不討好。
少宰汪伯彥立刻就提出了反對意見:“如此這般,朝廷又要大費周章對官員改制,不知又要惹多少麻煩出來。”
徐處仁道:“朝廷掌家國樞要,自然是由朝廷來掌控,如若不然,商人逐利,利害百姓,國則亂!”
李綱也說話了:“臣也贊同徐相公所言,陛下承聖人之道,代天牧民,朝廷掌樞要,國富,百姓不一定富,百姓富,國必富,是以,皆由朝廷統制,可合理掌控財富去留,防止商人利害百姓,虧損國家。至於汪相公所言官員改制一事,臣以為,大宋官員積弱百年,是時候藉此改制了,否則新政推行必有難處。”
趙桓倒是對李綱另眼相看了,雖然這由朝廷全部接管的計劃經濟趙桓是不同意的,但官員改制與經濟之間的關係這一事,李綱是說對了。
真正要做成一件事,不是靠喊口號這麼簡單,也不是大家坐在一起討論完了就一定可以做成了,更不是設計好了完美的方案就沒事了,這才剛剛開始,執行層面的事情才是最難的。
北宋的行政效率本就因為官員冗長問題幾乎快要癱瘓了,這個問題不解決,一切想法都是飄在空中的。
所以官員改制是一定要進行的,這一點趙桓是不允許任何人來挑戰的,他如今手握兵權,誰敢在這上面做阻撓,帶著誰便殺誰,絕不姑息!
“王介甫之禍,徐相公、李相公難道忘了?”汪伯彥面露嘲諷道。
王安石之亂才過去了幾十年,連新舊兩黨的餘孽都還在這朝堂上,一旦動了官員改制,必然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引起大宋官員的動盪,誰敢保證不出大問題?
李綱正色道:“百年積弊,當除之,方可富國強兵,吾等身為宰府,焉能如小官小吏一般前怕狼後怕虎!”
汪伯彥道:“治大國如烹小鮮,李相公這是要刮骨療傷,若是手法稍微不得當,骨頭結束通話了該如何!”
他一席話,懟得李綱沉默以對,不知該如何說。
李綱這人的特長是執行能力,謀劃能力卻是弱了很多,自然是說不過汪伯彥的。
而劉彥宗卻是清楚得很,皇帝是肯定要動官吏制度的,見李綱被懟回來了,劉彥宗開口道:“早在半月前,陛下不是就說了嗎?朝廷只管規則制定,朝廷的商行出資源、出政策,具體執行由民間商人來做,是以,不存在著全部由朝廷掌控,朝廷只需掌控國本,其餘皆交由民間。”
戶部尚書周朝道:“此言差矣!商人逐利,若是任之而不顧,一是害民,二是一旦形成民間強大的力量,對朝廷管制民間必然形成阻力。”
參知政事唐恪道:“吾贊同周相公所言,雖然朝廷仰仗商人稅收,且鼓勵商業,卻不可予以過高許可權,否則天下必生事端。”
趙桓如此一聽下來,心中卻是驚濤駭浪,沒想到這些人居然一下子就爭論到了這一步了。
汪伯彥周朝反對自然是站在他們這個階層來去思考的,士大夫的本質是地主,他們擁有自己的田地,汪伯彥、周朝等人的政治任務是充實國庫,業績壓力大,自然是要依仗利潤高的商業,但本質來將,他們是不願意給商人太大權力的,這是地主和商人之間的權力博弈,一旦商人在大宋的權力壓過了地主,地主肯定是要操刀子的。
大宋現在的情況,對地主已經很不利了。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線上閱讀》 第85章 爭論(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