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頁)
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學生說:“讀書要三名:名人、名著、名篇。”就是先選擇名人的書讀,名人書中選其名著,名著中再選其名篇。譬如說,名人司馬遷,選其名篇《史記》,再選其名篇《太史公自序》,記住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讀書有方
星雲大師:
宋太宗曾經說:“對讀書,我只感到有好處和樂趣,不覺得有什麼辛苦。”讀新書如晤良友,讀舊書如遇故人。書實在是人不可缺少的伴侶。
崇年先生:
美國總統林肯說過:誰送我一本書,誰就是我的朋友。他對書看得多重!英國作家斯邁爾斯也說過:“一本好書常可視作生命的最佳歸宿,一生所思所想之精華盡在其中,對大多數學人而言,他的一生便是思想的一生,因此好書即為金玉良言與思想光華之總成,令人感銘於心,愛不忍釋,成為我們相隨之伴侶與慰藉。”中國古代文人墨客,沒有不愛書、不讀書的。讀書是中國文人一個優良的情結。
星雲大師:
古人讀書,很有講究。讀經典的時候,要求高聲朗讀,讀得字字響亮。 朱熹在《訓學齋規》中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得其義也。”朱熹還提到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崇年先生:
清代左宗棠在寫給兒子的家書中,也提到了這“三到”:“讀書要眼到,一筆一畫莫看錯;口到,一字莫含糊;心到,一字莫放過……溫書要多遍數想解,讀生書要細心聽釋。”他還對此做了詳細的說明:
“讀書不看清字畫、偏旁,不辨明句讀,不記清首尾,是目不到也。”
“喉、舌、唇、牙、齒五音並不清晰伶俐,蒙籠含糊,聽不明白,或多幾字,或少幾字,只圖混過,是口不到也。”。 最好的txt下載網
讀書(3)
“經傳精義奧旨,初學者固不能通。至於大略粗解,原易明白。稍肯用心體會,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虛字審其神氣,實字測其義理,自然漸有所悟。一時思索不得,即請先生解說,一時尚未融釋,即將上下文或別章別部義理相近者反覆推尋,務期瞭然於心,瞭然於口,始可放手。總要將此心運在字裡行間,時復思澤,乃為心到。”
星雲大師:
每次看到這段家書,我都倍感親切,因為我也是這樣告訴我的弟子的。為人父母和為人師者,其心實在是不分軒輊。我給弟子上課,不奢望大家都聰明得一講解就瞭然於心,但卻很在意弟子聞法的態度,最起碼要能做到目到、口到、心到。
崇年先生:
讀書的口到與心到,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心到了,口到了,眼必然到了,“三到”是融為一體的。因此,要想把書真正讀好,讀到爛熟於心,達到應用自如,“三到”是缺一不可的。
星雲大師:
讀書貴在有恆,不必貪多,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崇年先生:
讀書之法,初貴於博,繼貴於精,最貴於悟。這個“悟”字很重要。《西遊記》裡唐僧三個弟子的名字悟空、悟能、悟淨,都突出“悟”。讀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體會,康熙帝總結自己的讀書經驗時說:“朕八歲登極,即知黽勉學問。彼時教我句讀者,有張、林二內侍,俱系明時多讀書人。其教書惟以經書為要,至於詩文則在所後,及至十七八,更篤於學,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誦讀,日暮理事稍暇,復講論琢磨,竟至過勞,痰中帶血,亦未少輟。朕少年好學如此。更耽好筆墨,有翰林沈荃,素學明時董其昌字型,曾教我書法。張、林二內侍,俱及見。明時善於書法之人,亦常指示,故朕之書法,有異於尋常人者以此。”
星雲大師:
讀書要珍惜時間,懂得利用零碎的時間來讀書,不要讓光陰白白溜走。我常常自豪地告訴別人:“公路、天空是我的床鋪,汽車、飛機是我的餐廳,一本書和膝蓋是我的書桌,一支筆是我所有的動力。”
崇年先生:
讀書既要博覽,也要精選。讀什麼書呢?我認為要“讀傳統、讀‘三名’、讀時尚、讀急
《合掌巖》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