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序(一)
20世紀8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了經濟的全球化浪潮,促進了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投資、貿易的運作,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全球範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與此同時,中國製造業憑藉勞動力成本優勢,積極承接發達國家製造業產業轉移,逐步融入國際分工體系,改變了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過去僅作為初級產品和原材料提供者的地位,逐步成為全球產業鏈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促進全球貿易、投資的同時,為拉動本國國民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具有的較高素質的勞動力資源和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仍是我們發展製造業的比較優勢所在;此外,由於工業化和城鎮化道路尚未完成,解決就業問題還是我們最重要的政策目標之一。因此,我們還需要繼續大力發展在目前最有競爭能力的製造業,這不僅關係到發揮我們的國際競爭優勢,而且有助於解決民生和社會穩定等根本問題。
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製造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由於中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科研技術底子薄,製造業在很多領域還處於產業鏈的低端,如一些加工貿易產品的企業,只能拿到5%~10%的加工費;製造業的發展也面臨著高能耗帶來的能源和資源“瓶頸”,以及環境汙染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先進製造業、大力促進擴大內需的前提下,實施國際化戰略,使中國的製造業透過參與全球競爭,逐步從產業鏈的低端走向高階,特別是大力培育一批能夠整合全球資源的龍頭企業。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企業已經增強了多方面的實力,具備了“走出去”的基本條件,併購其他國家企業已不再是“痴人說夢”。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到2008年底,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萬億美元,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了雄厚的資金後盾。企業主體方面,經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戰略性重組,國有企業已湧現了一批具有相當實力的大型國有和國有控股公司;經過改革開放的洗禮,民營企業已逐步走向成熟,並在競爭壓力下練就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敏銳的市場觀念;源於國企改制,並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兼顧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所具有的優勢。這些企業都可能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中堅力量。
此次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使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遭受重創,並逐步波及其實體經濟,主要表現為資本市場上企業資產估值降低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滑,以及企業運營普遍面臨資金約束壓力問題,因此,許多外國企業存在透過股權轉讓方式來解決資金困境的需求。相對於發達國家的實體企業,中國企業受到衝擊較小,一方面我們有相對充裕的資金,另一方面又存在獲取技術、品牌和市場的長期需求。在當前的局勢下,如果能夠將中外企業的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完全有可能實現“雙贏”的結果。我們應該看到,當前的時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併購發達國家實體經濟中的先進製造業、流通業、高新技術和資源類產業的良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中國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必要抓住當前的機遇,加大“走出去”的步伐。
熊焰同志多年來從事服務國有產權交易和企業併購重組的具體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備了相當深厚的理論功底、專業素質和敏銳把握市場機會的能力。在這本以“走出去”為主題的書中,熊焰同志用平實的語言、翔實的資料闡述了中國製造業發展現狀和企業面臨的困境,並具體把握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國企業跨國併購帶來的“時間之窗”,提出中國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大型國企和混合所有制企業應當把握機遇,加大“走出去”的步伐,透過跨國併購,以股權合作的方式分享其他國家的技術、品牌、銷售渠道和資源,以提升中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增強可持續的發展後勁。
熊焰同志在該書中所作的分析針對性強,建議也頗具可操作性,這些意見對於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發展壯大自己,特別是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參考和指導。
2009年5月19日
序(二)
這本書也許要流行。因為它試圖回答一個頗為流行的問題,這就是一度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其經濟高速增長的模式究竟還能不能持續?在娓娓道來、明快敘述的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也是一種頗為流行的擔憂:處於“微笑曲線”最低端的中國製造業,賺到的只不過是很微薄的苦力錢,付出的卻是過度開發環境、資源
《中國流行歌曲100首》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