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佈局 (第1/1頁)
巴奀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賭坊 就在袁熙將祝奧打發走後,夥計前來稟告說,“公子,有個中年文士在店裡,說是要求見公子,您看?” 袁熙則突然想起半年前的一件事來,頓時欣喜若狂。 半年前是祖父袁逢忌辰,袁譚、袁熙代袁紹袁隗回汝南老家祭拜。 袁熙差人打聽起荊北豫州一帶的豪傑和名士,遺憾的是有些人不是現在的他能招攬的,大多也沒有機會去拜訪。 偶然的他得到一個訊息,說南陽有個叫張紘的名士,剛辭官打算回鄉,在南陽客居一段時間,原來張紘被大將軍何進徵召為掾屬,而張紘發現時局混亂於是趁機辭官回鄉,恰好那時袁熙回汝南祭拜。 於是袁熙找了個藉口,帶著許褚和兩名僕從,繞道穎川先去宛城,在南陽稍加打聽,就找到了張紘住處,袁熙備好禮品就以去拜訪張紘。 不過起初這張紘愣是不見咱們的袁二公子,不過後來袁熙整了一出,張門立雨,張紘無奈,也就和袁熙見了一面。 張紘這時近四十歲,雖然有些名氣,但仕途一直不得意,在洛陽時,察覺天下即將大亂,所以打算先回廣陵,會同張昭然後去江東避難。 而隨著詩集的流傳,袁熙的名聲已經頗為流傳,這也是有那個時代,重文學家世的背景。 張紘也是聽過這位袁二公子的,想不到他竟然會拜訪自己。 袁熙以子侄之禮拜見張紘,袁熙先是客套了一番,經過一番周折後,然後提出了拜師學習易經的目的。 當時文人君子是要學經學的,這其中就包括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這是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開始的,要求士大夫學習的內容,以求移風換俗,安定社會。 所以袁熙想拜師學易經這事,倒是沒有什麼奇怪的,只不過張紘推辭說,家中有要事,不能長期指導袁熙易經,只能在幾天內教授他一些心得。 不過在幾天接觸中,張紘對袁熙嘖嘖稱奇,對於儒家、法家、道家二人也是相互探討,張紘對袁熙如此年輕,就有如此見地頓生好奇,於是和袁熙探討了一些時勢。從漢世祖皇帝談到當今黃巾之亂。 “我朝自世祖皇帝立國後,外戚、宦官、大臣爭權不斷,再加上天不佑漢,國無長君,內有母后干政,政令不通,一百五十多年下來,以成積重難返之勢,而當今天下剛剛平定黃巾之亂,然熙以為這將是大亂的開始,朝廷積弱,地方諸侯做大,帝國將再次面臨前漢末年時的亂局,所以熙不才,希望先生教小子我定亂安民之術,熙感激不盡。”袁熙侃侃而談。 張紘不置可否微微一笑道,“公子真是大志之人,然時局如此,非人力所為,公子父子皆人傑,能傾身下士,又有人望,若擇一地以觀天下則大事可期也。” 袁熙小小年紀,但行事果決,最難得是,不以袁家四世三公自以為是,更無宗族世家子弟的紈絝之氣。 張紘雖是書生,但他也有些遊俠之風,較當世文人少了書卷氣,身上卻有幾分草莽英雄之氣。豁達大度,無形中,袁熙和張紘之間的距離,便也縮短了許多。 張紘在打量觀察袁熙,袁熙也在觀察張紘。袁熙以子侄之禮對待張紘,張紘很受用,君不見項羽和范增嗎。 接著張紘淡淡問道:“公子下一步有何打算?” “不瞞先生,我實在不知道下一步何去何從,正想請教先生。”袁熙並不掩飾自己的無知,倒也實實在在地謙虛說道。 張紘既然有與袁熙,自然要同袁熙考教一番問道:“公子志在匡扶漢室,那請問公子,事逢亂世,什麼最為重要。” 袁熙頷首許久,毫不猶豫地答道:“先生,小子以為是人才!” “公子好見識!”張紘讚道,“以某之見,公子若想實現胸中大志,必須解決三件事。” “哪三事?” “人,人,還是人!” 在袁熙看來,敢說出這種答案的,只有兩種人:裝x的和牛x的。 張紘顯然是後一種。 張紘給袁熙詳細解讀他的觀點。 第一個“人”,就是袁熙方才所回答的——人才。所謂一將無能,累死千軍;更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之說。都是說人才最重要。 第二個“人”,代表著隊伍。亂世之際,群雄並起,只有拉起自己的隊伍,才有和各路諸侯一較高下的資本,才能實現胸中的宏圖大志。 第三個“人”,代表著人心。人心既民心,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才能治天下。 “得此三‘人’,大志可達!公子以為如何?” 袁熙默然點頭。 “公子視人才為第一,禮賢下士,三‘人’已得其一。公子乃大漢門閥貴胄,胸懷匡扶漢室大志,正大光明,順應民心民意,三‘人’已得其二。” 袁熙眼中閃爍出希望的光芒。按照張紘的分析,只需再拉起一支隊伍,則三‘人’已齊,大志可成矣! 隨即,袁熙、張紘兩人相談甚歡,促膝長談許久,張紘決定回廣陵處理完家事,再回洛陽盡師生之禮。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圓房寫得很細的》 第7章 佈局(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