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部分 (第1/4頁)

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提心】條)。

由上可知,菩薩行積集福智資糧側重的是外部行修——“顯修”,而轉變為認識自心,在仔細體察、分析、領悟、駕馭自己的內心上下功夫以開顯自心(菩提心)本具功德——“密修”,是又進了一步趨向菩提,這是在積累更大的“福智資糧”。所以,只要你真實地而不是做秀地剖析自己的內心世界,就是在積累更大的福智資糧,在趨向菩提的征途中不斷前進,是真正的大精進(參見博文《什麼是真正的精進》)。

一般認為上述內容是顯密義理的一個重要分歧點(《中國佛教》【發菩提心】條)。實際上,我們可以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而不應偏執於一方。修持六度應該透過內心的把握與調馭,而駕馭內心又不應離開六度之行自度度他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

2007年6月29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29、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

29、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

一位朋友問:“多給學生提供參與社會、瞭解社會、適應社會的機會也就是創新性教育。如果單純強調應試教育而沒有與社會接軌的創新性教育,那麼學生們的思維可能很死板,學到的東西也可能是屠龍之技;單純進行創新性教育而離開系統學習,那麼就失去了創新的知識基礎,創新也成了空談。所以,只有‘T’字形教育,才能彌補雙方的不足。”斑竹您的話很簡單明瞭。不光是孩子這樣的教育針對他們的健康,我們這些成人也很適合斑竹您的這個觀點。在民族文化中學習到的提高修養的一些具體的指導,也要到社會上實踐,否則也是空談。但怎麼能很好的把理論和實際結合,這確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現在很多人很困惑這個問題,不知如何才能更好的隨順社會善因緣,有什麼更好的更直接的方法沒有?請教斑竹?謝謝您百忙之中的耐心細緻的答覆!

以下僅供參考。佛家是非常注重實踐的,通常將拘泥於文字而不積極實踐的人稱為“文字人”,將不努力學習佛學理論而一味冥思苦想、參禪的人稱為“暗禪者”。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文字人】暗禪者之對。謂拘泥文字上所現之學問,而閒卻實踐的方面之修業者。”“【暗禪】謂不依教之暗解禪人也。以不依教法之故暗於智解,墮於上慢。修行無志,終於獨證盲悟之徒。”所以,我們要注意,當我們有與佛學有關的問題一直想不通時,要注意多學習理論,而不要一味冥思苦想,更不要“暗於智解”而自以為是。我們學習到理論後,也應該落實到實踐中。

那麼如何落實到實踐中呢?龍樹菩薩言:“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中國大百科全書(佛教篇)【龍樹】條)大意是說,涅槃與世間實際上沒有什麼分別,涅槃(圓滿解脫)的本質在現象和行為上表現為現實社會的因緣和合。所以,做好現實社會中的一點一滴,就是中道,就是涅槃。不要將修養自己與現實世界對立起來。

如何做好現實社會中的一點一滴呢?在博文《更大的福智資糧》中我們已經提到:一要把握好自己的內心世界;二要修持好六度。所以,透過駕馭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將六度之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落實到日常生活之中,學習各種優良品質,克服各種不良習氣,逐漸完善人格,並不斷積累善行功德,就是真正的實踐。

2007年6月29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30、佛家對惡人可以指斥嗎?

30、佛家對惡人可以指斥嗎?

在博文《“知自”與“行善不惱眾生”》 中一位朋友留下如下評述:說的不錯;可是都“善行不惱眾生”了,那行惡的可就美了,人民永遠被欺壓。俗話說“惡人終需惡人治”,否則佛祖為什麼要壓孫悟空於五行山下?每次人類社會的進步離開了對邪惡的清算?(比如清算二戰的法西斯)

以下內容僅供參考。佛家講隨因緣度化眾生。所以,如果一個人做錯了事情,或者行惡,如果你與他有緣,也就是符合社會正常因緣,符合角色關係,例如你是他的父母、長輩、老師、領導或其他可以說他、管他的人,那麼可以批評、教育甚至懲罰他,但還必須在社會道德和法律、制度的允許之內。如果他違法犯罪了,那麼警察、法院或者軍隊可以制約他,如果你不是警察、法院或者軍隊任務執行者,那麼你只能起見義勇為的作用。如果你不符合上述條件,那麼就不能跨角色地、充當上述角色去隨意懲罰他。否則你和大鬧天宮的孫猴子又有什麼區別呢?這個社會是有許多規則的。個人不可以隨意

《蓮心飲的功效與作用》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