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頁)
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為孔子的高足之一,子夏可以說是深得了老師的真傳。
孔子說:〃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子夏說:〃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都是教人求實務本,學以致用;先做人,後做學問。
這也使人想到毛澤東的教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說來也是,一個人儘管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如果行為方式、言談舉止乖廖愚笨,不能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又有什麼用呢?相反,一個人雖然沒有什麼文憑,沒有進過大學校門,但他言談舉止得體,行為方式正確,能夠有所創造,有所發明,難道你能夠說他沒有學習過什麼嗎?
這就是求實務本,學以致用的道理。
………………………………………………
人不莊重就沒有威嚴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註釋】
無:不要。 憚:怕。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也不能鞏固。要堅持忠誠和信用,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要不怕改正。〃
【讀解】
關於威嚴的問題,孔子曾經和學生子張談起過。孔子說:〃君子衣帽整齊,目不邪視,莊重嚴肅使人望而生畏,這就是威嚴而不兇猛。〃(《堯曰》)說起來,也就是要求人們穿著合度,舉止得體。反之,則如俗語所說:〃歪戴帽子斜穿衣,一定不是好東西。〃衣冠不整,言行輕薄,給人隨隨便便的感覺,則很難有威嚴。人既陷於輕薄草率,玩世不恭,不能謹言慎行,學習自然也就很難有所成就,不能鞏固了。
當然,穿著合度,舉止得體並不是非得要西裝革履,一本正經。這方面走過了頭,也很容易成為迂腐的假道學先生。
關於不要和不如穩步發展的人交朋友的問題,歷來有不同的理解。一種理解說,如果人人都只和比自己好的人交朋友,那就誰也沒有朋友可交了,由此而認為聖人所說有操作上的困難。另一種理解則認為〃無友不如己者〃不可作拘泥的理解。聖人所說,決不是教人先計量彼此的高下優劣再定交朋友的條件,如果這樣,不是成為交情當中的勢利眼了嗎?聖人所說,不外乎是要求我們在交朋結友中著眼於人家比自己好的方面,而不要著眼於人家不如自己的方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交友中看到自己的差距,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從這倦的角度來理解,我們就能明白這一句與下一句〃過則鐵憚改〃之間的內在聯絡,而不至於認為是空谷來風,毫不相干的了。
………………………………………………
孝道可使民風淳樸
【原文】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註釋】
終:老死,指父母去世。 遠:祖先。
【譯文】
曾子說:〃謹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念祭祀祖先,這樣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風俗歸於淳樸厚道了。〃
【讀解】
慎終追遠是孝道的體現,按照孔子另一位高足有子的說法,也就是衽仁道的根本。(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所以過去給皇帝的秦議常有〃聖朝以孝治天下〃一類的話。普通人家的祖宗牌位上面也總是有〃慎終追遠〃這四個字,表示這是一個講孝道的家庭。 直到今天,一般中國家庭也沒有廢棄〃慎終追遠〃。雖然祖宗牌位已沒有了,但父母去世的喪事還是要慎重地辦一辦的,清明時節,很多家庭也還是沒有忘了上一上祖墳,燒幾炷高香。當然,那種借父母去世而大辦喪事,大肆張揚以撈取錢財的做法,已經違背了〃慎終〃的精神,不僅不能使民風歸於淳樸厚道,反而使人虛假意,陷於商業化的人情算計之中去了。
………………………………………………
溫良恭儉讓的風範
【原文】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註釋】
子禽:姓陳,名亢,字子禽。 子貢:孔子的學生,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夫子:古代對人的敬稱。孔子曾做過魯國的司寇,所以他的學生稱他為夫子。後來也因此而沿襲稱老師為夫子。其諸:表示推測的語氣,相當於〃大概〃、
《四書五經 全文》 第3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