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0部分 (第1/4頁)

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們是屈原、荊柯、楚霸王、岳飛、陸游、文天祥,或者是 哈姆雷特、浮士德,而絕不是“第二十二條軍規”下的尤索林、 “等待戈多”的流浪漢.更不是金庸筆下的韋小寶,王朔筆下“過 把癮就死”的人。

說到底,這便是所謂“古典精神”與“現代意識”的分野。

今天,當我們在呼喚崇高,呼喚英雄,呼喚悲劇意識的時候 是不是應該回到儒學中去,回到曾子所呼喚的精神中去,做一個 任重道遠,死而後已的讀書人呢?

………………………………………………

是不是愚民政策?

【原文】

子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譯文】

孔子說“老百姓,可以讓他們跟從,不可以讓他們知道是為 什麼。”

【讀解】

這就像軍隊下命令一樣,目標何方,距離若干,限什麼時候 到達。或者是,衝鋒號一響便衝鋒起來,撤退令一到便撤退下去 作為兵士,只需要照命令列事就得了,容不得你問這是為什麼。

這就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是不是愚民政策呢?

孔子曾經說過:“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雍 也》) 孟子也說:“做一件事不明白為什麼要做,養成了習慣不知道 為什麼養成,一輩子隨波逐流不知去向何方,這樣的人就是普通 老百姓。”(《孟子·盡心上》)

可見,在孔子、孟子的心目中,人的確有智力的根本不同,有 的人就是隻能夠聽命於人,按領導人的指揮辦事,而不能夠和他 說得清楚是為什麼。換句話說,對於普通老百姓,沒有必要,也 不可能讓他們知道事事是為什麼,只需要讓他們按規定辦事就行 了。不然的話,惹得大家東想西想,不能安心做事,產生出社會 不安定因素。

這就是孔孟的認識--不是要愚民,而是因為民本身的素質 如此,所以要針對其特徵來進行統治。

在這個意義上,說它是愚民政策也未嘗不可吧,而沒有必要 想盡辦法去為“孔孟之道”翻案,說這兩句話應該斷句為:“民可, 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德行更比才能重

【原文】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譯文】

孔子說:“即使有周公那樣的才能和那樣美好的資質,只要驕 傲吝嗇,那他其餘的一切也都不值一提了。”

【讀解】

才能資質屬於才的方面,驕傲吝嗇屬於德的方面。

才高八斗而德行不好,聖人連看也不看他一眼,只有德才兼 備才是完美的人才。

如果二者不可得兼,德是熊掌,才是魚,孟子舍魚而取熊掌, 聖人合才而取德。

今天我們的用人之道,我們選拔和培養跨世紀的人才,似乎 依然堅持的是這個原則。當然,其德和才的內涵都已不可同日而語 。

至於周公本人,不但不驕不吝,而且是謙遜大度的典範,“這 也是人所共知而勿庸贅言的了。

………………………………………………

讀書不為稻粱謀

【原文】

子曰:“三年學,不至①於谷②,不易得也。”

【註釋】

①至:這裡指意念所至。②谷:古代以穀米為俸祿(類似今天的工 資),所以“谷”就是指“祿”。

【譯文】

孔子說:“讀書三年而不想望當官吃俸祿,這是難能可貴的。”

【讀解】

所謂“學而優則仕”,(《子張》)一般讀書人想望當官吃俸祿 是無可非議的。就是孔子的學生,也有“子張學幹祿”,專門來向 孔子學習當官吃俸祿的技巧。不過,在孔子看來,學習目的還是 純潔一點好,“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為學問而學問,在求學 中得到樂趣,勝過把讀書當作敲門磚,勝過讀書為了找職業,為 了升官發財的觀點。

但事實上,古往今來,沒有幾個為讀書而讀書的人。過去的 時代讀書是為了金榜題名,“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 讀書可以做官,做官可以發財。今天廢除了科舉制度,讀書不一 

《四書五經 全文》 第5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