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十七章 四升 (第1/2頁)

淡墨青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好了,今日操練已畢。”閔元啟揮了下手,令所有人將手中長槍放置到原位,一一擺放整齊。

這是一種心理暗示,武器異常珍貴,也關係到每個人的性命,需得認真對待。

對武器是這般態度,對訓練習武,操練佈陣,自然也是要極為認真的對待。

“明早還是繼續。”閔元啟看向幾個小旗官,吩咐道:“每個均帶了口袋來吧?每人四升,不要少給了……也不要多給,一合也不行啊。”

百戶官的笑話不是太好笑,但眾人都配合著大笑起來。

所有人在笑的時候都盯著官廳大院左邊偏廂,那邊就是儲糧的糧倉,推門進去是竹編的大糧囤,那是傾倒出來的麥子,其餘各間屋就是碼放著穀子,也有打出來的糙米,黑豆一類。

一共是二十多石糧,兩萬多斤,對一個普通軍戶來說這是一輩子也攢不下來的財富。

但對真正的有錢人來說,二十多石糧只值十來兩銀,怕是連一頓飯錢也不夠。

幾個小旗官負責搬糧拆包放糧,工具是現成的,木製的鬥,升都相當標準,只要不和縣裡的衙差學,在收糧的時候故意踢一腳,踢落下來的便算損耗,正常來說是不會有什麼誤差。

所有旗軍,謝祥,郭尚義,徐文煥等人俱是拿著布制的口袋,呼吸沉重的站在廂房前等著。

他們前來訓練,大義上是沒得說,各人都知道這樣的年頭相當危險,哪怕沒有流寇或是官兵前來,光是海盜土匪也有相當實際的威脅。

這些年來,因為是沿海地方,小規模的海盜騷擾根本就沒有斷絕過。只是這一片大海荒蕪貧窮,海盜原本是在登萊一帶混,後來朝廷因為支援東江鎮而大興水師,水師主力就在天津和登州一帶,北方海盜勢力不強,大量被驅離南下,也有一些到雲梯關一帶騷擾……這也是無可避免之事,北方又不象福建廣州沿海,地方大利益大,反而容易出現有掌控力的大海盜,比如李旦和其後的鄭芝龍,雲梯關這裡的海盜多半是一團散沙,最多有千多人左右的團伙就算不錯了。

雲梯關在元時就是海運的重要出海口之一,明清之時也是蘇魯一帶百姓出海的海運要道,在崇禎十七年的末世,海盜和土匪多如牛毛也就不足為奇。

就算有這樣的警惕心理,如果沒有半文錢的好處,這些來訓練的人肯定還是會受到無情的嘲笑。

這年頭巴結百戶也沒甚用處,大頭的好處早就被衛所高層瓜分乾淨了,百戶的權力剩下的有限,真有什麼賞賜也拿不出東西來,處罰也是衛指揮下的鎮撫官來負責,百戶沒什麼直接的權力。

只有當領到眼前的四升糧時,今天一天的汗水付出算是有了真正的回報。

每個旗軍臉上都浮現笑容,包括小旗官們在內。

這些漢子都是黑瘦精幹,他們能吃苦也不怕流汗,從童年紀事時起他們就一直在辛苦勞作了,後世的人很難想象他們艱辛的生活,從童年少年到長大成人,結親生子,他們一代代都是這麼苦過來的,這種苦象是燒紅的烙鐵一樣,給了他們很多印記,哪怕幾百年後的現代社會,這種基因也是一樣流傳下去了。

下發的糧食是去年秋天的收上來的秋糧,稻米沒有脫殼,這樣更易於儲存。

這個年頭,每家每戶都有去殼的工具,只是稍費些力氣罷了。

稻殼散發著一股奇特的香味,各個旗軍都是帶著布口袋來,四升糧確實不多,在布口袋底部撐起了不起眼的橢圓形狀,拎在手中,也並沒有太重的份量。

但就是這麼一點未脫殼的糙米,也是仍然令在場所有的旗軍們動容了。

每天四升米,十天便是四鬥,一個月便是一石多糧。

只要來百戶官廳這裡,每天操練兩個時辰,一個月便多一石多糧?

這些旗軍種的地,九成是替高階武官們所種,只有收成的一成左右歸他們所有,種上十幾畝地,一季收五六十石糧,落到自己手中的不過五六石,加上雜糧米豆,一年能有十來石糧食可供全家食用。

在缺乏肉食,禽蛋和油類攝入的前提下,僅憑主食攝入是嚴重的營養不足。這年頭的壯實漢子,一頓飯吃上五六斤飯才算得飽,一日三餐吃上十來斤飯才夠一天勞作的消耗。就算是普通孩童,後世臉盆大的碗吃上滿碗也並不算困難,也不是難以想象之事。但十來石糧食肯定不夠吃食消耗,各家總得換些現錢,要買些必須的日用品。

貨郎送來的針線得買,否則衣裳破了怎生修補?農具要買和修理,否

《謀明輔和》 第二十七章 四升(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