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意外 (第1/3頁)
淡墨青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史可法聽了朱萬春的話,先是不置可否,接著便是啞然失笑。
便是周亮工也是在臉上顯露出了不以為然之色,顯然是感覺閔元啟和眼前朱萬春是過於自信,甚至到了狂妄無知的地步。
周亮工是希望閔元啟能到鹽城,安心的當他的標營遊擊將軍,這樣他有了軍隊,話語權也能增加,這是雙贏之事。
閔元啟有了鹽城一縣,養幾千兵也不會太困難。
如果流寇南下,緩急之時不管是周亮工選擇死守駐地,還是率部南逃,都會比現在從容許多,不至於過於狼狽。
這才是周亮工和周亮敏兄弟一定要保住閔元啟的最真實的原因,否則光憑一個海邊征剿斬首土匪的戰功,倒是真的未必能叫周亮工這個淮揚道高看一眼。
這個時勢,有人醉心於權鬥,也有人在提前佈局準備,並不全是懵懵懂懂的無知之輩。
其實就算是劉澤清也是如此,其部將勸他要小心防備,劉澤清本人的回答就是對弘光帝有擁立之功,享福應該的。
如果真有敵軍大舉南下之舉,到時候率部過江南逃,擇一大郡仍然不失富貴了局。
在很多人的看法中,流寇大舉南下還是必然之事,清軍未必能真的盤踞京師不走,大有可能在半年乃至一年內,裹挾北方的大量民壯,搶掠足夠的錢糧人丁後還是會退出關外。
而闖軍有百萬之中,擁有大半河南小半河北整個山西和陝西,還有湖廣一部份,實力仍然是天下至強。
南明雖然有更大的地盤和更好的財政基礎,但人心浮動,主要是感覺李自成還是得天下之主,京師被東虜奪走只不過是小挫。
這種心理下才有南明君臣北上求和,希望東虜達成和議,要麼退走,要麼派兵與南明合作一起剿滅流寇。
也有人認為,東虜的介入會使北方更混亂,可能大明的亂局才剛剛開始。
就如唐末那樣,從諸藩自立到唐朝真正滅亡有一百五六十年,就算有了黃巢之亂,大唐還苟延殘喘了好幾十年。
現在京師陷落,毅宗皇帝殉國,但李自成又被趕走,得京師的又是被人看不起的東虜小族蠻夷,這樣大勢更加混亂複雜,很有可能要亂上好幾十年才會得出最後的結果。
在這個時候掌握一定的兵馬,在亂世中不僅能保性命,還可以適時而動,獲得更大的利益。
為自己計,也為子孫計,掌握兵馬是此時最為合適的打算了。
因此周亮工也是對朱萬春不太客氣的道:“元啟將軍還是太想當然了,劉部大軍雖然大半新軍,但仍有兩三千人的精銳在大軍之中,且還有千餘騎兵,這股力量已經非元啟將軍的部曲能夠抗衡了,這些兵是經制之師,由山東鎮南下而至淮安,對抗過東虜,打過闖逆,非普通兵馬可比啊。”
史可法也是頷首點頭,他的想法顯然是和周亮工完全相同。
在朝臣們的眼中,四鎮固然跋扈無禮,但實力也是不必多說。
劉良佐戰功最弱,但也是配合左良玉和黃得功等人擊敗過闖軍和獻軍,戰功還是相當卓著。
高傑不多出,翻山鷂原本就是流寇中的悍匪。
劉澤清也是宿將,經歷過多次大戰。
這四鎮將領和左良玉被南明視為定海神針不是沒道理的,十幾年的戎馬生涯,屢戰屢敗,經過挫跌也打過勝仗,核心的軍將都是悍將,事實也確實是如此。
後來滅南明的大半降將,多半就是出身於這四鎮和左部之中。
普通的二線部隊,比如浙江到江南一帶的總兵,還有湖廣當地官兵,在力量和經驗上都比較差,比如現在史可法放在揚州一帶的總兵黃蜚,劉肇基等人,都算是二線或三線總兵,實力很弱,根本不被朝廷看重。
閔元啟在史可法眼裡怕是連二線總兵也不及,若不是其是雲梯關的地頭蛇,關係到淮安一帶的防禦,連現有的關注都不會有。
待周亮工說完,史可法也是接著道:“周道所言不錯,朱贊畫不妨回去明言,凡事都應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
朱萬春幾乎苦笑出聲,他真的不知如何講吓去了。
在泰州耽擱幾天,又趕赴揚州,估計雲梯關那裡戰事都快打完了。
而眼前的這兩個文官還是拘泥於舊日的經驗,對閔元啟集結軍隊野戰的決斷相當擔憂,但聽聞千戶所城和土城都有軍伍民壯戒備,又挖長壕隔絕戰場護衛百戶之外,這兩人倒是交口稱讚。
原本史可法都不太打算見朱萬春,畢竟在他看來
《謀明小說》 第二百一十章 意外(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