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遷移和農業 (第1/2頁)
唐曉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到人口,在古代,是戰略性資源,人多了種地的也多,人多了打仗的也多,這就是人多的作用。
按照商業注意的邏輯來看,人多了,下館子的人多,餐廳生意好,人多了買的衣服的人多,服裝店的生意好,人多了山賊連收過路費都多起來了,自然而然也不會因為飢餓到處殺人劫貨,對社會治安也有了一定的幫助。
但是人多也有負面影響,例如人多了古代生產力跟不上來,養不活,很多人活活餓死。
人多了若管理制度跟不上,經濟發展跟不上,文化教育跟不上,也很容易出問題。
趙桓就清晰記得,在後世有個叫“阿三國”的,人口數量直追天朝,但社會卻根本無法消化這麼多人,導致社會犯罪率暴漲,也造成了混亂頻生。
所以人口是一把雙刃劍,看你怎麼利用了。
就趙桓看來,華夏的文明根基是完全能夠承載住大量人口的,華夏在這個時代,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官僚管理體制,有最深厚的文化底蘊。
宋朝末年,華夏人口數量已經突破到1.26億,比歷朝歷代都要多,這也是商業發達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條件。
就說東京,人口破了130萬,這是什麼概念?同時代的羅馬、巴黎等國際大都市,人口不過6萬左右,即便是號稱歐洲最發達的君士坦丁堡,人口也不超過十萬。
而北宋的江陵府、應天府、杭州、成都、大名府這些地方人口都在十萬以上,並且宋朝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了25%,甚至一度在神宗時代達到30%。
中國在2018年,城市化率達到60%,這樣的資料對比,足以可見宋朝時候,城市的發展是很客觀的。
不過經歷了金軍南下,河北與河東這兩路的許多城市基本被打廢了,所以現在的局面,並沒有宋徽宗時代好,但也絕不差,南方的經濟已經出現了空前發展。
按照這樣的資料算下來,北宋有八千八百萬農村人口,這些人在史書上是隱形人,是不被記錄的,他們的一天也很簡單,種地、吃飯還有閒聊。
由於地主繁重的賦稅和朝廷各種徭役,他們除了種地,還要擠出時間來滿足朝廷的需求,徭役是沒有任何收入的,沉重的賦稅又盤剝了他們的勞動價值。
趙桓來到這個時代,所頒佈的新政,最主要的第一步便是解除這種壓制,釋放出人民群眾的活力。
就說最近一段時間,皇帝的探子向皇帝呈報上來的資訊,從京畿路嚴格執行新政後,農民對種田的熱情空前高漲,他們每天的時間都是自己的,一家三口,不需要擔心種田種著種著被官差抓去當免費勞動力了。
這樣一來,他們在種地的時候,幾乎是可以看到自己未來的糧食的,家裡的小崽子再也不用吃了上頓沒下頓了。
再加上朝廷規定,賦稅減為原來的十分之一,以前農民將賦稅交完後,就只剩下最後一口糧食,供自己家裡不餓死,但現在不同了,現在不僅可以大口吃飯,還有存糧!
並且,更令大家高興的是,秋天就快要到了,莊稼要熟了,果子也要熟了,今年的秋天一定是一個收穫的秋天。
得到這樣的好訊息,趙桓是打心裡高興,政事堂也一掃前段時間皇帝大殺特殺的緊張氣氛,現在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覺得這樣下去,都可以交差了。
唯一讓政事堂的大佬們愁心的就是要吸引大量的人口到東京城來,按照皇帝未來二十年的東京城的規劃,到明年結束,東京城要增加至少二十萬的人口,之後的三百多萬,要逐年遞增。
這二十萬人從哪裡去找?京畿路去遷?遷誰?遷農民嗎?遷完誰種田?沒有人種地大夥兒吃什麼?
趙桓可不管那麼多,他只是張口便下任務,明年年底之前東京城必須多二十萬人,這是基本任務。
狠狠壓榨了宰相們後,皇帝便召見秦檜,又召見了兩府的宰相和翰林重臣,大家一起去新成立的科學院。
趙桓非常清楚,壓榨歸壓榨,但是不想辦法,最後壓榨出來的只有人血,沒有人口。
宰相們不是擔心大量遷移人口到城市裡後,沒有人種地,到時候糧食產量大減麼?
那就想辦法提升農業的效率,以前五個人的產量,若是能一個人完成,那其他四個人都可以遷入城市了,當然,不能這麼簡單折算,那四個人遷入城市後,糧食消耗會倍增,所以按照兩個人可以遷入城市來做等比例換算。
這種事,宰相們是完成不了的,趙桓也是沒有辦法的,只有科學院能完成任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起點》 第121章 遷移和農業(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