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頁)
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長實自從上市那天起,股市便成了李嘉誠重要的活動領域,他日後的許多震驚香港的大事,都是藉助股市進行的。
20世紀70年代初,股市無論對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都是個全新的課題。人們普遍表現出盲目幼稚。在這一點上,李嘉誠顯出高人一籌的心理素質。
毫無疑問,李嘉誠是這次大股災中的“幸運兒”。長實的損失,僅僅是市值隨大市暴跌,而實際資產並未受損。相反,李嘉誠利用股市,取得了比預期更好的實績。
長實上市時,擁有收租物業約35萬平方英尺,年租純利390萬港元;發展物業7項正興建或擬建,基保獨資擁有的地盤3個,合資共有的地盤4個。上市時將25%股份公開發售,集得資金3150萬港元。這筆巨資,加速了長實的物業建設。與其他地產商合資發展的樓宇,均做出售;獨資興建的樓宇,做收租物業。
1973年,長實發行新股110萬股,籌得1590萬港元,收購了“泰偉有限公司”。該公司的主要資產是位於官塘的商業大廈——中匯大廈,每年長實贏得120~130萬港元租金收入(地產復甦後,年租迅速遞增到500萬港元以上)。
上市之時,李嘉誠預計第一個財政年度盈利1250萬港元。結果,長實的年純利為4370萬港元,是預計盈利額的3倍多。
1973年3月,長實宣佈首期中期派息,為每股1角6分,每5股送紅股1股。公司與股東皆大歡喜。
當時傳媒及業界,把1972年上市的幾家華資地產公司,稱為“華資地產五虎將”。它們是新鴻基地產、合和實業、長江實業、恆隆地產、新世界發展(注:另有一說無新世界發展,列入大昌地產)。
上市前後,長實的實力及聲譽在五虎將中並不突出。
論入行資歷,長實不如新世界和恆隆,新世界的鄭裕彤、恆隆的陳曾熙都是早期涉足地產的。
論專業資格,李嘉誠比不上陳曾熙和合和的胡應湘,他們一個留學日本,一個留學美國,學的都是土木工程,獨立創業前都擔任建築工程師多年。
論實力,長實都比不上另四虎。新鴻基地產,為地產三劍客郭得勝、馮景禧、李兆基所創。上市時註冊資本為3億,超出長實1億多;上市時預定集資1億,實集10億,長實的集資額不能望其項背。新世界的鄭裕彤是香港赫赫有名的珠寶鑽石大王,財大氣粗,1970年成立新世界,4年後擁有地盤38個,上市時集資1。6億港元,也遠勝於長實的集資額。陳曾熙的恆隆上市,股票面額2元,升水6。5元,升水幅度是長實1元的6。5倍;集資2億港元,也非長實所能比擬。合和的胡應湘畢業於名校普林斯頓,合和上市前僅創立3年,上市預定集資1。25億港元,實收股本增至2億港元。《不圖安逸創大業——胡應湘》一文稱:“合和是五虎將中最早成為上市公司(1972年8月21日)的股票,在1972年秋至1973年春時,合和股價(每股30元)更凌駕其他五虎將成員之上,儼然成為老大哥。”
長實雖然略遜於四虎將,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起,迅速從五虎將成員中脫穎而出,到80年代中期,成為五虎將中的虎帥。時至今日,長實系仍是香港首席財閥。
另四虎將都不是等閒之輩,從20世紀90年代初起,個人資產先後榮登百億超級鉅富之列。
曾有記者問李嘉誠是否以長實與另四虎將競爭。李嘉誠答道:“我好像從未想過這個問題,我想的是與置地競爭,趕超置地。”
到20世紀80年代,李嘉誠已實現趕超置地的目標。如果李嘉誠不將長實上市,未充分藉助股市的作用,是不可能在較短的時期內趕超置地的。
1973年的大股災,一直延續到1974年年底,其後股市有所回升,仍持續低迷一年多。原因是世界性經濟衰退,本港股災使不少地產商和投資者受損,造成地產低潮。
“股拉地扯”,成為20世紀70年代後,香港經濟的獨特現象。
李嘉誠對香港的經濟興衰規律已有較深的認識,經濟總是呈波浪式發展之中,若干年為一週期。股市地產低潮,正是拓展的有利時機,地盤價格偏低,物業市值亦偏低。低潮過後,又是新一輪高潮。
1974年年底,長實發行1700萬股新股票,用以購買“都市地產投資有限公司”50%股權。實際上,是以1700萬股長實新股,換取其勵精大廈和環球大廈。兩座商業大廈,租金收入每年達800~90
《李嘉誠全球排名多少》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