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頁)
雨霖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齊郡鄒平(今山東鄒平北)人王薄,本是個普通百姓,在大業七年十二月這天,率人佔據了長白山(今山東章丘境內,非東北的長白山),自稱知世郎,宣稱自己可知世間的任何事情。
王薄又作《無向遼東浪死歌》來勸說人來投靠自己,歌曰: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綿背襠。
長侵半天,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莫向遼東去,迢迢去路長。
老親依閭望,少婦守空房。
有田不得耕,有事誰相將。
一去不知何日返,日上龍堆憶故鄉。
這首《無向遼東浪死歌》,文字直白,句句都直擊現在普通百姓的內心,所以一下子就流傳得十分的廣,很多逃避徵役的人,都在聽了這首歌后,投奔了王薄,使得王薄的部眾一下子便達到了幾萬人。
王薄率領人馬,在齊郡、濟北郡附近搶劫掠奪,闖出了很大的聲勢。
王薄基本算是隋末第一個扯旗造反的人,在他之後,各地的造反的如雨後春筍般接連冒了出來。
平原郡東有個叫豆子崗的地方,背靠海且環繞著河,地形深遠險阻,自從北齊的高氏王朝以來,成群的盜賊多隱匿在其中。
有一個叫劉霸道的人,家住在豆子崗旁邊,他家世代為官作宦,資產豐厚且喜好仗義助人,打抱不平,他家的食客常達幾百人,待到群盜興起,遠近的盜賊很多都依附於劉霸道,他擁有部眾十幾萬人,號稱“阿舅賊”。
漳南人竇建德,年輕時就崇尚豪俠義氣之舉,他膽識力氣超過常人,鄉里人都愛歸附於他。
正逢朝廷招募人去征伐高麗,竇建德因勇敢而被挑選為二百人長。
同縣的孫安祖也因驍勇而被挑選為徵士,孫安祖以家被水淹沒,妻子餓死為由來推辭,縣令發怒,鞭打孫安祖。孫安祖刺殺了縣令,逃到竇建德家,竇建德把他藏起來。
官軍追捕孫安祖,循蹤覓跡追到竇建德家。竇建德對孫安祖說:“文帝時,國家富庶強盛,他徵發百萬之眾去討伐高麗,尚且被打敗。
如今水澇成災,百姓窮困,加上過去西征吐谷渾,去的人沒能回來,國家的瘡痍未平復,皇上不知體恤百姓飢苦,仍然要發兵親自征討高麗,天下必定大亂。大丈夫不死,應當建立大功,怎麼能只作逃奴呢!”
於是他就招集了無依靠的少年幾百人,讓孫安祖率領進入高雞泊中作盜賊,孫安祖自稱將軍,也很快闖出了很大的聲勢。
當時縣人張金稱在河曲聚眾;郡人高士達在清河境內聚眾為盜。郡縣官吏懷疑竇建德與盜賊來往,把他的家屬都抓起來殺掉了。
竇建德率領部下二百人逃奔高士達,高士達自稱東海公,任命竇建德為司兵。
在不久的將來,天下人都會知道竇建德這個名字。
從這之後,大隋境內群盜蜂擁而起,不可勝數,徒眾多的可達萬餘人,攻陷城邑。
大業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楊廣命令都尉、鷹揚郎將與郡縣要互相配合追捕盜賊,隨捕隨殺,但是仍然無法制止百姓造反。
對於國內百姓的造反,楊廣只是感到十分生氣,並沒有將這些造反的人放在心上,在他看來,只要自己從高麗得勝回去,分分鐘能將那些泥腿子給鎮壓了。
此時的楊廣,正大為高興,因為東。突厥的始畢可汗,終於到了薊城臨朔宮朝見他。
楊廣之所以遲遲沒有攻打高麗,除了高麗的緩步之計迷惑了他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他想等齊各藩國再打,讓他們知道不聽大隋號令的後果。
其他的藩國之主早早就到了,但唯獨這個實力最強的東。突厥始畢可汗,卻一直說在路上。直到十二月中旬才終於到來了。
楊廣這時也知道了高麗不會投降,於是便決定開始攻打高麗的行動!
這日,楊廣在薊城城南的北郊,編組出征的各軍,親授諸將節度。
編有左右二十四軍,每軍大將、亞將各一人,有騎兵四十隊,每隊一百人,十隊為團,每團各有偏將一人,各團以青、絳(深紅)、白、烏四種顏色的兵甲加以區別;步卒則有八十隊,分為四團,每團的鎧冑、纓拂、旗幡也都是顏色各異,每軍的輜重散兵也分為四團,讓步卒保護而行。
比較奇特的是,二十四軍中,每軍還設受降使者一人,承詔慰撫,不受大將節制
《隋唐之李世民小說》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