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頁)
雨霖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的第二次廣州政府時期是繁忙而又多事的。
國會重新召開,建立的政府不再稱軍政府而是宣佈為民國的合法政府。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並同宋慶齡一起檢閱了10萬廣州市民的慶祝遊行隊伍,隨後又親自參加了遊行。晚間,他們一起觀賞了廣州人喜愛的燈會,各色精緻彩燈竟放光輝。
但到下一個月即6月間,遊行改成了打仗。
孫中山決心要打倒桂系軍閥陸榮廷的勢力,廣東和廣西兩省之間爆發了戰事。孫的軍隊迅速攻佔廣西主要內河港口城市梧州,向省會桂林挺進。在廣州,慶齡發動婦女,組織了一個“出征軍人慰勞會”,支援前線,何香凝任總幹事(她們倆人以後在各種不同情況下多次合作,從事革命輔助和救濟工作)。
1921年12月,孫中山移駐桂林,設大本營,準備揮師北伐。慶齡隨同行動,負責紅十字會救護傷兵的工作。
據孫中山侍衛長馬湘(加拿大出生)回憶,在桂林期間,孫氏夫婦曾經有過一次非常難得的完全休息。慶齡有事回穗一行,她回來時,孫中山去接她,然後他們乘船遊覽灕江,觀賞兩岸的秀麗景色。馬湘說,他們一連幾個小時目不轉睛地看著那些高聳入雲、千姿百態的層巒疊嶂。孫中山足跡踏遍全球,但看到這裡的山水不禁感嘆道,沒有別的地方可以同這裡媲美。①
①《孫中山選集》,第425頁。
(五)參加孫中山與共產國際代表的會談
這時又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1921年12月23日開始,孫中山同第三國際(共產國際)遠東代表馬林(本姓斯尼夫利艾特,荷蘭共產黨員)在桂林舉行了為期5天的歷史性會談,宋慶齡參加了這次會談。
馬林曾在印度尼西亞(當時稱“荷屬東印度”)參與獨立運動,並曾出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大會——一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這次大會的有12位代表(由約50名成員選出),其中有來自湖南省的毛澤東和較為年長的董必武(他原系同盟會會員,孫、宋結婚時也在日本)。
1921年作為馬林翻譯來到桂林的還有23歲的張太雷。他是個學者的樣子、風度翩翩、活潑健談,據見過他的人說,他說起話來眼鏡片後的目光四射、兩道濃眉時起時落。他可能是宋慶齡會見的第一個中國共產黨人,也是第一個對蘇聯有第一手知識的人。他在五四運動中是積極分子,並因此而激發起對馬克思主義的興趣。他曾在共產國際及其遠東書記處(設在西伯利亞的伊爾庫茨克)工作過一段時期。
張太雷同宋慶齡的共同之處不僅在於年齡相近(他比她小5歲),還在於兩人的英語都極流利。在好幾年中,英語是中國同歐洲革命者(包括俄國人)之間主要的交流工具。
英國和美國在中國推廣英語教學的本來目的主要在於把戶國那些有錢有勢的家庭在商業上、文化上和政治上同這兩個國家聯結在一起。但有諷刺意味的是,英語在中國卻發生了同原來目的背道而馳的作用,正像中國不少有錢有勢的家庭的子女卻走上了馬克思主義的道路,歷史總是按它自己的規律發展的。
陪同馬林從上海去桂林的還有兩個國民黨人——陳友仁(尤金·陳)和李祿超,以便引見他們的黨的領袖。有趣的是,馬林去桂林是因孫中山駐滬代表張繼的建議,由國民黨邀請的,而張繼的認識馬林則由於北京大學教授、五四運動領導人之一、中國共產黨創立者之一李大釗的介紹。由此可見,國共兩黨的關係那時已頗融洽。而馬林則在印度尼西亞曾促成民族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之間的合作,所以他是最早主張在中國也實現同樣合作的人。
在宋慶齡參加的孫中山一馬林會談中,馬林提出兩點建議,為孫中山所接受,並從而產生了歷史性的後果。第一點是國民黨要改組成為一個聯盟性質的政黨,能夠團結一切社會階層(特別是工農)的進步力量。第二點是建立一支由革命黨領導並忠於黨的思想的新軍並創辦軍官學校,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為這支新軍培養軍官。革命不要再依靠任何一個軍閥。
同馬林的會談不是孫中山同共產國際的第一次接觸。一年前,孫在上海曾同格里哥里·維金斯基(中文名字“吳庭康”)交談。①維曾幫助陳獨秀(五四運動領導人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一)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的前導。他是1913年從沙俄移民到美國的工人,在那裡學了英語、參加了美國社會黨,直到十月革命後才於1918年回國,成為一個活躍的共產
《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宋慶玲》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