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白獵鷹】整理,

=================

書名:翡翠謎中謎

作者:午曄著

=================

前言

20世紀30年代,上海一位富豪眼見日寇肆虐,恐怕城池難保,於是把資產悉數變賣,用這些錢財購買了三塊上等的翡翠原料。日軍侵佔上海後,因為這幾塊翡翠原石的外形和普通的頑石無異,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自然逃過一劫。很快,富豪攜帶石料遠走他鄉,下落不明。直到數年後的香港拍賣會上,一枚翡翠戒指拍出了四百萬港元的高價,重新整理了拍賣記錄,這枚戒指便是富豪從自己收藏的一塊原料上切出的。因為當時上海一座花園洋房的價錢僅為五千塊大洋,一時間坊間震驚。但是待人們追尋貨主的蹤跡時,這位遁世多年的老人又一聲不吭地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在之後的幾十年中,每逢拍賣會上出現一些極品時,都會有傳聞說它們出自當年那三塊神秘的翡翠原石,但它們究竟身在何處,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翡翠,自從13世紀初葉時進入人們的視線,便因為它的美麗和神秘,成為人們追逐的目標。據《緬甸史》記載,公元1215年,珊尤帕受封為土司。他無意中在河灘上發現了一塊形狀像鼓一樣的玉石,驚喜之餘,認為是個好兆頭,於是決定在附近修築城池,並起名勐拱,意指鼓城。這塊玉石就作為傳世珍寶為歷代土司儲存。數百年後,一位雲南的馱夫在從勐拱返回騰衝的途中,隨手拾起路邊的石頭放在馬馱上藉以保持馬馱平衡。回家後他發現,途中撿得的石頭原來是翠綠色的,稍經打磨便柔光四射。此事一傳十、十傳百,吸引了很多雲南人結伴去緬甸尋找珍貴的綠石頭,將它們加工成珠寶玉器,經過滇粵運往中原腹地,最終促成了翡翠傳入中國。

時過境遷的當下,走在滇緬邊境,林林總總的珠寶店門口幾乎都掛著賭石的牌子,引來無數遊客駐足和參與。但是很少有人能分辨出來,有些店鋪的石頭中有至少一半並非翡翠原石,玻璃櫃中掛著天價標籤的珠寶也未必都是名副其實。這便是在數年前,當讀者問我“能不能寫一個故事,講講珠寶的鑑定和收藏”時,我立刻就想到“翡翠”二字的原因。

翡翠是最難鑑別的玉石,即使破開堅硬醜陋的外殼,它美豔的內心也是極其難以捉摸的。種、水、地、色變化無窮,棉、綹、裂、雜質難以預料,一刀切下去可能便是天堂和地獄的區別,讓人們看到財源滾滾的希望,更悄然滋生了罪惡。無論是曾經綿延幾十年的金三角原石走私通道,還是至今活躍在邊境,為賭石提供數以億計資金的地下錢莊,又或者是精心佈局的詐騙陷阱,以及年年推陳出新的造假手段,翡翠浸染了難以洗刷的累累血跡,成為一樁樁悲劇背後無言的目擊者。

誠然,玉石是無罪的。翡翠收藏縱然千頭萬緒,但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和技巧,積累一些經驗便可以做到正確鑑別。即便是充滿神秘色彩,講究運氣的賭石,也有一些規律可循。比翡翠皮殼更難看透的其實是人心,是在慾望的驅使下不顧一切的貪婪。細看每一個曝光的陰謀,手段和過程各不相同,但將幕後黑手與受害人緊緊聯絡在一起的,都是他們對利益不可抑制的渴望。

所以,我不敢說你學會了書中的知識就從此不會上當,由於無饜而一葉障目被坑騙的行家大有人在。我也不想簡單地區分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因為歷經幾十年,跨越兩代人的恩怨中,每個被捲入其中的局內或者局外人多少都帶著一點“私心”。正是這一點點的“私心”累積起來,纏繞成一個環環相扣的謎團,把所有人拉向危險的邊緣。人們都憎恨貪婪,卻無法擺脫它的存在。誰能幡然醒悟得到救贖,誰將撲向萬劫不復的深淵?讓我們跟著主人公一起去尋找滲透在美玉中的絲絲血痕,揭開隱藏在如煙往事中的真相吧。

楔子

他視線模糊,眼前是一片血紅的幻覺。

按在他肩頭的手超乎想象地有力,幾乎能將他的胳膊從肩膀上卸下來。刀鋒貼在臉上,隨著他急促的呼吸在輕輕顫動,金屬的寒意帶著深深的恐懼透過面板,一直滲透到他的腦髓裡。

他用力吸氣,想擺脫大腦缺氧帶來的迷離,鼻子和嘴裡的血腥味衝進喉嚨,竟然帶著一絲殘忍的甜。

“你把它放在什麼地方了?”平靜的語調鑽入耳膜,竟然如此低沉溫和。

刀尖劃破了面板,殷紅的熱流淌進敞開的衣領。他忍不住張大嘴巴。痛呼被風捲入

《翡翠秘笈圖 全年》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