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主持人:但是我們聽到的結論可能恰好相反,電視對於很多學者來說,住在書齋裡的人來說,它可能是一個人彆扭的東西,易老師沒有感覺到嗎?
易:不是,這是另一個問題,一個是該不該做的問題,第二個是能不能做的問題,你現在已經轉入第二個問題了,而第一個問題我還沒講完。在我看來,既然是為人生而學術,那麼為人生而學術的學者自己必須有人生,那人生是什麼呢?在我看來就是體驗,而對於我來說上電視、做電視節目是人生體驗之一種,所以我就要去體驗一把;至於我做成功了,我能體驗到成功,做失敗了,我也體驗到失敗了啊,至少我也知道電視是怎麼回事了。這是我為什麼要去做的原因。那麼你剛才問的這個問題……
主持人:能不能做的問題。你感到舒適嗎?
易:說實話嗎?
主持人:當然說實話。
易:有時候舒適,有時候不舒適。
主持人:不舒適是什麼時候?舒適是什麼時候?
易:不舒適就是碰上一檔無聊的節目,一個蹩腳的主持人,問了一堆八卦問題,你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就很不舒服。
主持人:但《百家講壇》不一樣。
易:《百家講壇》它沒有八卦問題,它第一沒有主持人,第二沒有八卦問題,所以《百家講壇》很舒適。做《百家講壇》很舒適,如果你是一個會上課的人,也是一個愛上課的人。要知道我是一個熱愛教學的教師,現在因為實在是太累,否則我是很願意上課的,面對那麼多學生或者是聽眾,很高興,可能就是該著去做教書匠了。
主持人:那您的意思是現在發生在你身上的這一切,都是你意料之外的?
易:純屬偶然。很多人來探究這個問題,我說我無可奉告,我現在這種講述方式從小就是這樣,講了幾十年了。完全偶然地撞上了《百家講壇》,又完全偶然地受到大家喜歡,如此而已。
*2005年四月易中天初登《百家講壇》,開講《漢代風雲人物》,他獨特的講史風格迅速讓觀眾記住了這個有著南方口音、說話詼諧幽默的易中天。2006年易中天開始“品三國”,他特立獨行的話語表達和思維方式在《品三國》中發揮到了極致,並且樹立了妙語連珠、充滿活力的說史風格,曾一度被媒體譽為“生猛史學”和“麻辣史學”。
但易中天自己卻將風格定位為“蘿蔔史學”,在易中天看來,“蘿蔔史學”是草根食品,很有營養,也符合《百家講壇》講史學的特點。雅俗共賞,老少咸宜,這也讓一大批觀眾對易中天的講座趨之若鶩。但是另一方面,他的這種講課方式也受到了一些專家學者的質疑。
主持人:但你聽到過對你的批評嗎?
易:聽到過。但沒有當面的,有媒體問我,有人當面批評嗎?我說沒有,我倒真希望他面對面地坐在這兒來批評,沒有人的。
主持人:你介意這些批評嗎?
易:不介意,因為一個東西出來以後,如果有很多人喜歡,那就一定有人不喜歡,這是鐵定的。
主持人:你怎麼看待這些批評?
易:三項基本原則。
主持人:哪三項?
易:第一,指出硬傷,立即改正。我因為沒有時間上網,託付我的親友們一旦發現有人在網上指出硬傷,比如說認錯字、讀錯音、說錯地名、說錯人名、說錯典故,立即通知我,我馬上去查書,然後如果真是我錯了,立即改正,下次去錄《百家講壇》的時候重新錄音或者打電話給編導把那個字改了。而且如果是寫信來指出的,我親筆回信,道歉,致謝。第二個,學術問題,從長計議。因為你如果跟我探討的是學術問題,這是應該討論的,但是我得有時間。而且學術問題的探討是一個很嚴肅的事情,我得用一個正式的渠道來回答你的批評,比方說我寫一篇文章,不管是寫篇隨筆體的文章還是寫一篇論文體的文章,你既然是非常嚴肅地、誠懇地、一本正經地來跟我討論,我也會非常嚴肅地、誠懇地、一本正經地來回答。但是這個得要有時間,所以要從長計議。第三個原則就是,講述方式不爭論。現在不停的有人來討論講述方式問題,歷史能不能這樣講,歷史該不該來這樣講,易中天講的這個《百家講壇》,是學術呢還是娛樂,他的成功是學術的成功呢,還是商業的成功?不爭論。
主持人:大家覺得聽易老師講課,在《百家講壇》上,很像聽評書一樣有意思,如果說這樣的話那我們為什麼不直接去聽評書呢?
易:是啊,這
《品三國屬於什麼型別的書》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