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 (第1/3頁)
車水馬龍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五萬多軍隊朱厚照一共成立了三隻工程軍隊,第一隊共一萬餘人,由榆林總兵蒲擅統領主要負責榆林城牆四周的恢復建設和城內的居民工程建設,並且這在以後也會成為一隻較長時間存在的工程兵部隊,因為榆林在未來的幾年裡離不開他們。作為天下九邊之一的榆林還遠遠的達不到規模。
1368年,元惠宗妥歡貼睦爾退至上都。史稱“北元”,由於明軍的不斷打擊及蒙古各地貴族離心離德,1402年北元滅亡。雖然元朝作為一個完整的政權已不復存在,但各部落依然儲存有一定實力,不時南下騷擾明朝邊境。因此大明沿長城設定軍事防線,確保中原地區的安全。從最東面的遼東鎮至最西面的甘肅鎮,共有九個軍事重鎮,史稱“九邊”。
這九個重鎮統稱九邊鎮,即:遼東鎮(治廣寧,在現在遼寧北鎮)、薊州鎮(治三屯營,在現在河北遷西縣西北)、宣府鎮(治宣府,在現在河北宣化)、大同鎮(治所在現在山西大同)、山西鎮(治所在現在山西寧武)、延綏鎮(治所在現在陝西榆林)、寧夏鎮(治所在現在銀川)、固原鎮(治所在現在寧夏固原)、甘肅鎮(治所在現在甘肅張掖)。
延延綏鎮在現在也就榆林鎮,但是在以前可不是這麼叫的。以前的延綏鎮就叫做延綏,和榆林沒有太大關係,硬要說有關係的話它們都屬於大明的領土。只不過呢後來朝廷覺得榆林的位置似乎比延綏更好一點,於是就開始建設榆林了。最初只是設立了一個榆林衛,才一個衛所。後來隨著榆林的地位的上升才把延綏的治所給移到了榆林,延綏也慢慢的劃歸到了榆林當然兩者相差距離也不近,在加上後來也就是孝宗十八年朝廷正式在陝西設立中路榆林道領綏德、米脂、清澗、吳堡四州縣,榆林才正式確定了其天下九關的地位。
但是雖然地位確認了,榆林的城防實在是不盡人意。榆林在初次建城的時候才不過相距百距,現在已經經過大規模擴建的榆林也不是太大。明朝中後期聞名於世的榆林是經過三次大規模擴建之後的榆林,俗稱“三拓榆林”。第一次,明成化22年(1486年)巡撫黃獻向北展築城廓,南城至今上帝廟一帶,俗稱北城。第二次,弘治五年(1492年)巡撫熊繡展築南城廓至凱歌樓(原名懷德門,正德末年巡撫都御史姚摸改為此名),俗稱中城。第三次,正德十年(1515年)總制鄧璋擴築建成南關外城,推至榆林河沿,俗稱南城。此即歷史上所稱“三拓榆林”。並且在正德之後的嘉靖年間到萬曆年間,榆林的擴建就沒有停止過,雖然每一次的規模不大,但勝在持續的時間夠長。
現在的榆林也就是剛剛完成了第二次擴建,其規模等遠無法和後世相比。所以統領第一隊的工程部隊也是為了以後更好的擴建榆林。他們的任務就是完成第三次擴建:擴築南關外城,並將其推至榆林河沿附近。
第二隊的工程兵達到了兩萬人,由鎮撫臺總兵喬貴統領,主要任務就是恢復和擴建鎮撫臺和其周圍的長樂堡、建安堡、雙山堡、鎮羌所等各大衛所和軍事城堡。而第三隊而由神木的撫臺統領,主要用於恢復受到毀壞較輕的神木、保德、河曲等城。
這三個工程部隊也都要聽命於楊一清這個三邊總制。在戰爭結束之後楊一清的副帥身份也就沒了,他也再一次恢復了自己的三邊總制的身份。直接讓軍隊參與建設的確是有其優越性,軍隊便於管理,善於服從命令,並且效率也很高。在榆林等地在進行戰後重建的工作的時候,寧夏、山西、和河北幾個地方的戰後重建工作基本上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幾個地方戰爭結束的早受到的破壞也輕,在朱厚照全力對付巴圖蒙克的時候這幾個地方已經在各自的地方長官的指揮下開始了重建工作。等到朱厚照班師回來的時候他們也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也大大的減少了朱厚照的工作量。
在對房屋和城牆建設的同時,榆林等地的農作物補種也沒有落下。由於現在已經是二月份了,很多作物已經過了最好的播種年齡了,為了最大程度上挽救損失,朱厚照找了大量的擁有豐富經驗的當地農民再配合以州府的力量,開始了有條不紊的農業補種工作。
商業也沒有被朱厚照拉下,戰爭之中事關老百姓生活的商業活動大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實行全面軍事接管之後基本上所有的商業活動都停止了,現在戰爭已經結束了,如果再不恢復這些商業活動那麼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就會受到影響了。經商最重要的是有利可圖,而榆林戰後各種生活用品的短缺自然是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前來尋求商機,不過榆林戰後混亂的治安環境和重重關卡大大的阻
《明統天下txt全本下載》 第89部分(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