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頁)
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切固然與鄭武公的雄才大略密不可分,也與周平王一味的遷就、縱容有著莫大的關係。
那麼,周平王身為天下的共主,對於諸侯之間的相互傾軋為何視而不見呢? 在鄭國的一些列所謂的“不義之舉”的行動下,周平王就沒有半點疑慮嗎?
答案是:不可能,平王又不是傻子。年少時受的磨難,讓他對朝廷任何風吹草動都非常敏感。早在鄭國對虢、鄶用兵以後,平王就有想法了。在卿士衛武公的慫恿下,一度想收回黃河以南的虎牢關地區。
但他沒有這麼做,因為他想明白了。鄭武公對於周邊國家的兼併,暫時還沒有有給周室帶來危險,反而一個強大的鄭國會成為自己有力的靠山。
周室東遷以後國力大衰,不但失去了鎬京周圍的千里之地,而且政事廢弛、軍隊損失嚴重。搬到新家以後百廢待興,重建統治秩序的工作繁雜,光靠平王的智慧無力把握當時的時局。
更重要的是,王畿周圍的衛國、晉國、楚國、宋國都不是省油的燈,特別是衛國,不僅緊鄰王畿,國力較強,而且他們的頭子衛武公在朝廷做卿士,權利很大。為了自己政權的穩定,他不能讓衛國獨大、更不想讓衛武公獨攬朝綱。所以他需要一個人來制衡、平衡朝廷的政治局勢,暫時保護王室的安危,鞏固政權的平穩。
而鄭國恰恰非常符合條件。
第一,鄭武公的的父親是前朝司徒,鄭氏與周王室是同姓的兄弟之國。在自己最危難的時候也是人家給予了關鍵的幫助。所以平王認為鄭武公對王室是衷心的!
第二,鄭武公的工作能力很強,在繼任周室司徒以後確實起到了穩定局勢的作用。
第三,平王認為與鄭武公處境差不多,都剛死了爹、失去了家園。來到新的陌生的環境,從心理上講會出現一種";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親近感。鄭國勢力單薄,要想生存下去必然要依靠周天子,所以鄭國不會有二心。
基於以上幾點,平王對鄭武公的信任也算是有理有據。
面對平王的信任,鄭武公可以說很夠意思。他沒有辜負平王,先後滅掉了虢國、鄶國、鄢國、胡國,並與衛國在黃河南岸展開了爭奪戰;奪取了北至廩延(河南省延津縣北)的黃河以南廣大地區,為鄭國取得了寶貴的生存空間。就國土面積來講;鄭國從一個寄住在中原的小國;一舉成為中原地區的大國。(這裡有一點需要說明,春秋時黃河河道與現在是不同的,那時候河道靠北,現在廩延在黃河北岸)
與此同時,鄭武公也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周室的政務上。他明白,鄭國與周室之間是相互利用的關係,要想得到平王的有力支援,必須要給人家乾點事實,好讓人家離不開你。只要周室這杆大旗不倒,鄭國就相對安全。
所以,武公確實盡心盡力的輔佐周平王穩定局勢、重振朝綱。這一點,平王看在眼裡記載心裡,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眼前這位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好同志是值得信賴的。所以,對於武公壯大其勢力的種種行為,平王用沉默表達了自己的支援。
可以說,平王作為一個歷經磨難的天子,還是具備一定的政治頭腦。對當時局勢的分析也基本靠譜。但是,在利用和被利用這一點上,周平王拿捏的不是很好。
鄭國滅掉虢、鄶有個立足之地也就罷了,而後來又佔領鄢、胡就表現的非常過分。
但是平王雖然有過短暫的疑惑,但是並沒有採取任何的行動制裁鄭國出格的舉動。他只想到鄭國強大了可以幫他守衛國土,但他沒有意識到,這不僅僅是搶底盤這麼簡單的問題,而是起到了一個很不好的帶頭作用。所謂“春秋不義之戰始於鄭”,其他諸侯國一看鄭國這麼折騰都沒人管,那我們還在這裝什麼孫子呀?來吧!
周平王十三年,年邁的衛武公死了。朝廷大權一下子全部落入了鄭武公手裡。王畿的重要關口,軍事重鎮都由鄭軍把守。周王逐漸成了鄭國的傀儡。事情的發展讓他有點史料不及,等到明白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發展才是硬道理,不信神不信鬼,只信自己胳膊腿!如若不然,將來一定沒好果子吃! 。 想看書來
第十七節 莊公繼位
鄭武公還算是仁義,他在位的二十多年裡,沒有對周室做過什麼太出格的事,對周平王還比較尊敬。周室給了鄭國很高地位和開疆擴土的權力,鄭國為周室提供了保護傘,可謂各得其所、相安無事。所以周、鄭在鄭武公時期出現了一段較長的蜜月期。
《春秋戰國那些事》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