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名著換戰馬 (第1/4頁)
甘莊柳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放過阮小七這娃經營海外船隊的事不提。單說柴進、燕青的馬政司販馬。我告訴他們:全國騎軍不到四成,販馬數量多多為善,戰馬要多到裝備全軍八成騎軍以上。可廣泛聯絡各國商人,和他們很快成為朋友,高價販進各國良馬。眼光不應只盯著遼國,金國、西域皆可,要大量販馬,儘快壯大騎軍。至於將來還要建立馬場,自己繁殖戰馬的事,只是一個奢望,也許很難實現。
宋代的外貿生意,包括陸上邊境貿易和海外貿易。前面說了,海外貿易以民間商人為主,透過“海上絲綢之路”與世界各地進行絲織品、陶瓷、茶葉等商品交易。邊境貿易則以“榷場”為主,與遼、西夏等國進行馬、羊等商品交換。“榷場”啥意思?《金史·食貨志五》:“榷場,與敵國互市之所也。”就是戰爭停止時,鄰國雙方在邊境淮河沿岸及西部邊地設立貿易的市場。場內貿易由官吏主持,除官營外,商人需納稅、交牙錢,領得證明檔案方能交易。宋蘇軾《論高麗買書利害札子》:“臣聞河北榷場,禁出文書,其法甚嚴,徒以契丹故也。”北宋時期,大宋、大遼、西夏三國鼎立。宋人在邊境設立榷場進行跨國貿易,最主要的生意夥伴便是遼國。宋遼不開戰的時候,兩國就在邊境做生意。澶淵之盟訂立後,宋遼開闢了“河北四榷場”。至於西夏,也有“陝西二榷場”。那麼榷場上都做什麼買賣?
宋遼:宋人賣香料、犀牛角、象牙、茶葉、絹帛、漆器、粳糯米穀;遼人賣駱駝、馬、羊、布等;
宋夏:宋人賣繒帛、羅綺、香藥、瓷器、漆器、姜、桂;西夏人賣駱駝、馬、牛、羊、氈毯、甘草、蜜蠟、麝香、柴胡、紅花、翎毛等;
瞧出來了吧?宋人與遼、西夏做貿易,主要買的就是他們的馬、羊。外貿買的西北馬是北宋軍馬的主要來源;至於羊肉,不僅宋朝皇宮的御廚只用羊肉,普通百姓也將它視為餐桌上的珍品。除了遼、西夏、金這幾個大客戶,宋人邊境貿易的物件還有西南的大理國(雲南)、交趾(越南)等地。
柴進、燕青的馬政業務,我們商議的主攻方向是:我們與遼、西夏的西北馬交易方向不變,同時,秘密開闢“茶馬貿易”。“茶馬貿易”這四個字是我們宋人與大理國做生意的關鍵詞。大理國盛產名馬、寶刀,既然遼與西夏限制出售西北馬,而大理馬可與西北馬相媲美,我們大宋買不到西北馬時,就轉而買大理馬;還有大理刀以大象皮為鞘,異常鋒利,也是熱門商品。大理馬、大理刀都是馬政的業務範圍。而我們賣給大理人的主要是茶、鹽、絲織品、書籍等等。誰讓大宋文化風雅呢,只是沒想到早在宋朝就透過貿易做文化輸出了,厲害。
既然厲害,我們就在書籍上做文章。大宋作為中原文化的正統繼承者,出品的書籍不僅在大理很有市場,也風靡遼國等地。在邊境的榷場貿易和走私貿易中,書籍都是熱銷的搶手貨。為了吸引外國人出售良馬,柴進、燕青建議,暢銷書籍《四書》《五經》《文選》《論語》《易經》等註釋本只與馬匹交易。我把這個建議報告給梁太尉,梁太尉覺得這個建議好,於是進宮稟報皇上,皇上聽到可以更好地交易到馬匹,有助於儘快建立一個強大的大宋騎軍,立即同意下旨全國,嚴禁大宋暢銷書籍與馬匹之外的其他貨物交易。稟通報皇城司下轄各皇城司指揮所,若有抗旨不遵者,按叛國罪論處。
接著,我又開始按照記憶,編纂“六大名著”。你一定想質問:不是“四大名著”嗎?何來“六大名著”之說?
其實,此“名著”非彼“名著”。我李鐵牛在大宋,憑記憶編纂的“六大名著”指的是: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李漁的《肉蒲團》、李碧華的《潘金蓮之前世今生》、亨利?米勒的《上海寶貝》、馮唐的《不二》和賈平凹的《廢都》。我叫黃鉞帶領替、天、行、道五人在家裡的一角也仿照“耶律小院”,砌一個小院,籌建印書社,社名就叫鐵牛印社。爺現在有錢,購置裝置、招募工人,設計印刷、運輸宣傳都不成問題。印成了,就叫柴進、燕青來去,交易胡馬。但有一點,不準在大宋出售。這是個原則問題。什麼原則呢?就像英國人自己禁鴉片,卻將鴉片拉運到中國推銷。說白了,有兩個目的,一是賺錢,二是毒害。或者在毒害的基礎上賺錢,如此而已。
在黃鉞籌建鐵牛印社的這個間隙,我為諸位說說為何要編纂“六大名著”?因為這“六大名著”都是“禁書”,為什麼要禁?因為性描寫太多太露骨,怕流行開來“腐蝕讀者心靈”。但是,歷史上的書,越禁越暢銷,底下書攤銷量越好。其中:
蘭
《梁山不能稱為好漢的人》 第93章 名著換戰馬(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