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四十一章 賣不出去的私鹽 (第1/3頁)

東仙軒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統八年,正月,魚山集。

“老子回頭,不覺重添一歲;孩童拍手,喜得又遇新年。”

正統八年春節來臨,這是劉君韜在穿越到大明之後過的第一個春節,大明的春節習俗和後世不太一樣,樣式更多、年味更濃,對於劉君韜來說顯得格外新鮮。

大年三十來臨之前,魚山集家家戶戶都在院門外掛上了用桃木雕刻成的“桃符”,用來驅邪避災,祈禱來年風調雨順。

而像郭永忠這樣的讀書人,還會在桃符上刻上對聯,以示喜慶。

不過在此時的大明,春聯還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做“春帖”。在北京、兗州府等大城市裡,甚至還出現了專門在春節期間出售“春帖”、福字等物品的商家和集市。

大明的春節自元旦開始,包括魚山集在內的大明民間會在元旦前後開始祭奠先祖。如北京有“燒阡張”之儀:各家都用三牲熟食,以及細剪成阡張的草紙,供在祖先牌位前,等到三日後,焚而撒去,在佛前供果面,阡張至元宵罷,才燒燬。

而在元旦當天,魚山集各家各戶都會結伴出遊,欣賞冬日景色。如在道上碰到親友,即於街上叩頭、相互拜年,稱為“賀節”。

在元旦之後便是迎春。

在明代,一般塑芒神為太歲,塑土牛以起事。這是因為將上月建醜為午,所以出土牛以送寒氣,並藉此昇陽、迎春之儀.招集俳優,飾以冠帶,被服乘馬.效仿古人云臺諳將、瀛州學士之類,多至數十隊。又讓娟技絢裝環配,童子衣被錦繡,坐於臺閣中。製成彩亭數十,中羅列市肆諸物,備極繁華,以導芒神土午。遠近之人,至期塞途充路,肩摩鱗集,群聚而觀,稱為“看春”。隊伍經過人家,各設香燭,焚鍺幣,用來迎接芒神土午.並向土牛拋擲五穀。

在迎春期間,魚山集又有一些附帶習俗,不論男女老少都會戴“鬧嚷嚷”,用烏金紙製成飛蛾、蝴蝶、螞蚱的形狀,大如掌,小如錢,稱為“鬧嚷嚷”,大小男女,在頭上各戴一隻,至於貴人,則插滿整個頭部,實為古人辛盤遺意。

如此,魚山集各家各戶便在迎春之時迎來了大年三十,家家戶戶熬夜守歲,孩童老人燃放鞭炮慶賀。再加上六個村子以及眾多灶戶剛剛遷移過來,都分到了不少的錢糧補償,過上了一個難得的好年景,可謂是家家戶戶喜笑顏開。

過了大年三十,上元元宵節就到了。

元宵賞燈的習俗自古有之,據說始於漢祠太乙,明代上元觀燈,則是其遺風。唐敕金吾弛禁三夜,宋增為五夜,明代因之。

至於民間燈節,則以杭州為極盛。舉凡皮、絹、紗、紙所制之燈,都出於杭州。此外,元宵燈節期間,杭州還薈萃了大江南北一些最為貴重的燈飾.如閩中珠燈、白下角燈,滇南絲料燈,如此等等。燈的花樣也極其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為一時之盛況。

在魚山集這樣的邊遠村寨,肯定是沒有這些貴重的燈飾的,不過郭永忠、張白圭也是不甘冷清,還是帶著村中老少趕製了不少的花燈,雖然在達官顯貴看來都是些粗製濫造的貨色,但是也不失喜慶。

同時,由於魚山集已經成為滑口鎮下第一大村,不但村中人口繁盛,而且還有魚山集護衛隊在,各項物資的需求都是海量,所以在上元佳節期間,也吸引來了人數眾多的小商販,在村中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燈市。

這些商販所售貨物多為市食,有糖、棕子、粉團、荷梗、瓜子、瓜果,也有紗人、耍貸,這些商販的鋪面從魚山集最東頭一直蔓延到了最西頭,鋪設至一二里長。

在上元節這一天,魚山集很是熱鬧了一番,不但人來人往,而且也將魚山集的名字徹底傳開了。

不過,如此熱鬧的上元佳節,劉君韜卻是沒有心情去玩樂。

此時在劉君韜家中,唐宇正拿著一本厚厚的賬簿念著。

“遷移各處村民,用於安置的銀子共花費二千三百七十兩。”

“遷移灶戶共花費白銀一千一百九十八兩。”

“翻建、新建房屋共花費白銀兩千七百多兩。再加上後續大哥準備籌建的工坊區房屋,以及咱們魚山集的寨牆等花費,還要預留下至少白銀四千兩。”

“整飭魚山鹽池花費白銀一千九百兩。”

“擴充護衛隊,打造兵器、購買各項物資,共花費白銀一千四百五十兩,耗費糧食一百石。”

“為遷移來的村民、灶戶分發過年的糧食,共計兩百石(2000斤)。”

“魚山鹽池恢復生產之後,各項開

《天策大結局104集》 第四十一章 賣不出去的私鹽(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