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司馬光今天宣講的,是西漢初期曹參繼蕭何為宰相而不變其法度的這段史實。即歷史上所謂的“蕭規曹隨”。他講這個題目,雖然是依據《通志》上記述的歷史事件的順序講的。但也不排除他帶有規勸皇帝趙頊和王安石的因素。他畢竟是一位主張“以古資今”的大史家。
司馬光一開卷講出“蕭規曹隨”四個字,神情緊張的呂惠卿就放下了一顆提吊在嗓子眼的心。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呂嘉問的訊息是準確的,司馬光果然要講這一段。他臉上立即浮起一層已然勝利的微笑:司馬大先生啊,歷史上的盛事佳話多如莽林,你為什麼不繞過這棵橫枝多疤的古柏,去揀一株溜光水滑的梧桐發揮你的才智呢?你糊里糊塗地自己走進一個壕坑,真是令人可敬而又可憐啊!只怕今天的這次“侍讀”,是你一生中最後的一次了……
司馬光恭身而立,神情專注,娓娓動聽地宣講著。他治學嚴謹,思路緻密,語言生動準確。他按照自己對史料的研究和理解,講到蕭何輔佐漢高祖劉邦取得天下和治理天下的歷史功績及治理才能;講到曹參其人和接任蕭何為相後的治國方略;著重講了曹參“自知之明”的優良品德;並引用漢時民謠“蕭何為法,講著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說明法令、政策連續有信的重要;並講到朝廷穩定和國家安定的關係;最後講到“蕭規曹隨”與西漢“文景之治”的因果。他像一位老邁智睿的私塾先生一樣,口乾舌燥地啟迪著那一個高高在上的學生。
趙頊神情專注,偶而拿起筆來,在箋紙上寫下幾個字,以記所得和所疑。顯然他是聽進去了。
侍講學士吳申、孫固似乎忘記了躬身而立的勞累,專心致志地在司馬光的講詞中尋找可以補充和糾正之處,但這個“陝西子”確實令人折服。
王珪、韓絳也在似聽非聽。他們倆人是應呂惠卿之邀前來的。
王珪,字禹玉,四川人,時年五十歲。是一個有識無膽,文詞宏侈瑰麗的筆桿子。長期擔任翰林學士承旨之職,為皇帝擬寫文稿,已習慣於用自己的嘴巴說別人的話。上個月被遷升為參知政事(副宰相)。呂惠卿明白,這樣一個唯諾成性、初涉權柄的人,其才是可以借用的。
韓絳,字子華,開封雍丘人,時年五十七歲,是仁宗趙禎朝副宰相韓億的兒子,亦是王安石密友韓維的哥哥。其人既無父親韓億的耿毅正直,也無弟弟韓維的聰明多謀,只是因為行事謹慎和父親、弟弟的聲望,上個月由樞密副使調領“制置三司條例司”。任新職一個多月來,他的作用只是應王安石之聲而鳴,在皇帝面前應對時,第一句話必是“安石奏事至當可用”,連皇上趙頊也聽得皺眉蹙額。呂惠卿清楚,這種人今天也必會應自己之語而鳴。
此時,曾布正依事先分工緊張尋找著司馬光言論中的“缺失”。可他越聽心裡越慌亂。他與呂惠卿商定,由他擔任首先向司馬光發難的先鋒,但在司馬光將近一個時辰的宣講中,他尋找謬誤毫無所得,而司馬君實關於“法令、政策連續有信”和“朝廷穩定則國家安定”的論述,反倒引起他極大興趣,甚至被征服。他心內感到虛空。他偷偷地向呂惠卿窺望,呂惠卿正用犀利的目光給他打氣,似乎在說:這是千載難逢之機,一切都決定於你那一聲突然而準確的吶喊了!曾布的心更加糟亂了。
司馬光開始以他沙啞有力的聲音進行結語:“秦亂之後,人心思定。西漢建立,百廢待興。蕭何約法以穩定天下,符萬民之望,利萬民生息,其功大焉。曹參繼蕭何為相,不變蕭何之規,得守成之道,故‘文景之治’出現,天下安定,萬民晏然,衣食滋殖,人了興旺,此乃‘蕭規曹隨’之精魂,後世人君臣民頌揚之故也。願陛下察而鑑之。”
司馬光宣講完畢,跪拜於黃緞團墊上,勞累至極,匍伏難起。
吳申、孫團向司馬光投去敬佩的目光,確無語補充。
呂惠卿舉目向曾布望去,曾布狡猾,左顧右盼,就是不望他。見曾布臉色蒼白,眼大無神,呂惠卿心裡狠狠地罵著:臨陣畏縮,孺子誤事啊!他決心代曾布而出,向司馬光放頭一炮。他猛然昂首,正要拱手參奏,皇帝趙頊卻拍案而起,興奮致極地稱讚說:“讀書要領,在於理解。‘蕭規曹隨’四字,朕熟知之,然終不解其意,以為曹參無才無智,繼蕭何為相,只能蹈蕭何之步而行,因循苟且,不求創新,乃庸臣也。今聆聽先生教誨,頓開茅塞,曹參隨蕭何之規,以求穩定,在穩定中徐圖進展,貌似平庸,實則高明,亦大才大智之良臣也……”
呂惠卿一下傻眼了:皇上一言九鼎,無隙可鑽了!他知道,皇
《汴京風物》 第2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