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72章 商務司 (第1/2頁)

冰點溫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江南各大商幫主要話事人都接到明華堂大掌櫃邢如意的傳喚,沒人敢怠慢。

最先代表贛商的江右商幫來了後,隨著時間推移,大明十大商幫中,除去北方的晉商和秦商,南方有頭有臉的蘇商、浙商、閩商、粵商都陸續來了京師。

邢如意雖是一介女流,但這兩年執掌明華堂,在商界的影響力無人敢小覷。

明華堂兼併了大量不法勳臣的產業和渠道,實際掌控著很多大宗商品,在市場上幾乎無人能比。

而且現在明華堂除了是皇商,還代表的是新興的軍方貴勳勢力,有水師和漕運的支援,可以說如同怪物般的存在。

曾經明華堂在各地鋪設糧站,讓常州府的無錫米商們不滿,於是聯合在一起,採用哄抬糧價的方式,企圖製造恐慌引發民亂,以此來阻止明華堂佔領市場。

但是明華堂從湖廣和江西調集數百萬石糧食,順江而下,一路浩浩蕩蕩進入無錫米市,讓無錫米商虧得吐血。

還有明華堂採用織造機械,降低成本,生產出大量的棉布和絲織品,以低廉的價格搶佔市場,同樣觸怒了代表蘇商的洞庭商幫。

洞庭商幫散佈各種謠言,說明華堂使用機械織造,將會致使江南數百萬從事手工織造的工人失業。

一時蘇州府、寧國府和松江府都出現大規模織工罷工鬧事的情況,朝廷大為震動,不少大臣紛紛上書皇帝,大肆評擊明華堂。

洞庭商幫本想裹挾江南百萬織工,逼迫朝廷出面,以達到打擊明華堂的目的。

但當時的弘光天子朱由崧,對於江南織工罷工鬧事似乎並不感到意外,他讓各地官府配合邢如意,很快就解決那場混亂。

邢如意有官府配合,先是抓捕了帶頭鬧事者,然後在各地開設新的織造工坊,招聘工人,以高價挖走了大量技藝精湛的織工,很快就平息了此事。

原本江南普通織女每月例錢不過5鬥米,這是洞庭商幫的商人們定下來的百年行規。

但是邢如意卻開出一石米的月例錢,招聘了大量的織造工人。

明華堂的這番操作讓一幫蘇商氣得吐血,培養一個熟練織工可不容易,就這樣被明華堂挖走了。

如今南方各地商人齊聚京師後,透過自己的關係網,很快打聽出來一個訊息。

今年九月中旬,湖廣總督堵胤錫上書朝廷,奏請擴軍加餉,為收復北方失地,驅逐建奴韃虜做準備。

然後內閣首輔袁繼鹹以堵胤錫的摺子為引,聯合左懋第、張有譽等閣臣上書,奏請重新實行商稅。

弘光天子很快給出批覆,大明商稅太過混亂,應全面加強規範管理,設定商業司,專項負責天下行商管理、重新擬定稅賦等事宜。

各地商人對於朝廷準備設定商務司這個政策是充滿擔憂和抗拒的。

若是讓朝廷專門設定這種管理天下商人的部門,他們不但受到各種約束,還要因為繳納商稅損失一大筆銀子,所以必須想辦法阻止這項政令。

江南徽商先後因為鹽務整頓和科舉舞弊案遭受了數次打擊,已經大不如從前。

但還有以洞庭商會為首的蘇商、以龍游商會為首的浙商,他們勢力依然強大,於是紛紛各顯神通,拜訪京師相識的各路官員,準備官商聯合抵制商稅。

這些蘇商、浙商能做大做強的,上上下下官員孝敬打點自然是從來都少不了的,有的官員甚至在各大商會暗中還有商股,所以朝廷收商稅也是牽涉到某些官員的利益。

大明曆代皇帝只要敢提收商稅,總會有許多朝廷官員出面反對,他們打著為了天下百姓,為了江山社稷的口號死諫。

這些幾乎都是官商在背後相互勾結操縱的結果。

商賈在地方上組織人手,罷工罷市,毆打稅官,製造混亂恐慌,朝中道德君子高舉道德大旗,往往能以輿論殺人。

大明不乏喜歡用道德綁架政見的腐儒,在他們的認知裡,收商稅是朝廷斂天下財富的行為,這是在與民爭利。

比如開海,那更是違背祖制,是朝廷亂政,將會讓大明從此永無寧日。

收商稅這種跟那幫道德君子相左的政策,一定是禍國殃民,所以不乏有名望大儒出面反對。

這就是為什麼江南工商業發達,大明朝廷卻收不到幾個商稅的主要原因。

但那些蘇商和浙商想不通的是,這次他們拜訪的官員,幾乎絕大數都拒絕出面。

甚至有的連門都進不去,送的禮也被直接丟了出來。

《穿越成南明朱由榔的小說》 第372章 商務司(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