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74章 西北局勢 (第1/2頁)

冰點溫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武英殿內。

看完御案上奏報的朱由崧站起身,在殿中來回踱步,眉頭時不時的皺起。

有兩份奏報,分別來自閻應元和朱大典,今年開春以來,清廷對其控制地區的抗清武裝勢力進行全面清剿。

如原四川布政司參政孫徵蘭,在家鄉淇縣收攏難民,選擇地形險要的孫家寨練兵抗清。

孫徵蘭得知清廷準備出兵攻打孫家寨時,只把自己的孫子孫振仍秘密送過黃河南岸,在明知不能力敵的情況下,依然選擇留下來執意抗清。

今年七月,清軍在火炮的協助下,攻破孫家寨,孫徵蘭下落不明。

還有身在陝西的張煌言,透過軍情司先後送回來幾份密奏,西北各地區的抗清武裝勢力今年也遭受到了嚴重打擊。

陝西漢中總兵賀珍,原是降清漢將,去年起義反正歸明,得到了陝西各地漢將武大定、石國璽等人的響應,一度佔據陝西鳳翔府,隴州、固原等地。

當時阿濟格正率清軍主力侵入四川,正因為陝西出現諸多漢軍將領叛亂,阿濟格生怕後路被斷,不得不立刻撤兵退回西安。

朱由崧當時得知陝西賀珍等漢軍將領反正的訊息,也立刻作出回應,臨時任命張煌言為陝西巡撫,在錦衣衛的秘密護送下前往陝西聯絡各部義軍抗清。

賀珍等一眾漢將起義抗清,極大的鼓勵了一些心繫大明的有志之士,加上張煌言進入陝西后,以大明朝廷的名義聯絡各部,原陝西副總兵孫守法、胡間宸等人,一起聯手舉旗反清。

隨後規模不斷擴大,山西以虞胤、韓昭宣為首的地方士紳也紛紛策應,起義反正歸明。

當時西北地區眾多降清漢將同時起義反正,如火如荼,感覺形勢一片大好。

但是隨著阿濟格的大軍退回西安後,賀珍的起義軍被清軍接連擊潰。

今年開春後,阿濟格命令清廷陝西總督孟喬芳重頓漢八旗,全面負責清剿各路起義軍事宜。

在孟喬芳主持下,調集清軍大力圍剿,陝西各路起義軍均遭受到重創,孫守法兵敗退入終南山,賀珍、張煌言帶著為數不多的殘部遁入秦嶺一帶的深山老林中。

朱由崧嘆息不已,沒想到今年自己把重心放在江南新政,西北地區卻出現了這麼大變故。

朱由崧原本定下對滿清的軍事策略,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整合江南內部,只有整合了江南資源為朝廷所用,才能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為接下來的北伐軍事行動提供基礎。

第二步是經略山東,再取西北,這樣可撤清廷遮蔽,斷其兩廂羽翼。

第三步是拿下西北地區後,朝廷大軍移師河南,拔取潼關,據清廷門戶,然後開啟全面北伐的戰略。

如今山東大半地區都受明軍軍事控制,有凌駧和劉文秀鎮守。

若藉助西北各路抗清義軍的力量,能儘快收復陝西,加上中原的朱大典和閻應元,就可對清廷形成幾面合圍包夾之勢。

可惜西北各路起義軍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被清軍擊潰,現在能起到的作用怕是非常有限了,這給朝廷奪取西北地區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從張煌言送回來奏報中,反應出西北各路起義軍失敗的幾大重要原因。

張煌言受命陝西巡撫,不顧兇險前往陝西聯絡義軍,本來按朱由崧的策略,是讓賀珍的起義軍依託秦嶺山脈,以游擊戰為主發展和儲存軍事力量,待朝廷大軍西征時作為內應,提供必要的幫助。

但是張煌言雖有朝廷任命官印和文書,帶過去的人員有限,對各部起義軍的組織力度遠遠不夠。

西北漢軍將領和官紳利雖然打著大明的旗幟起義,但相互之間互不統屬,如同一盤散沙。

加上那些起義將領對朝廷有所猜忌,軍事行動上又過於激進,從而導致了快速瓦解失敗。

賀珍起義反清初期,西北各路漢將風風火火跟著起義,接連佔領陝西大部分重要城池,反清事業一度呈現燎原之勢。

但各部起義軍過於自信,賀珍和武大定明知阿濟格從四川退回西安,主力還在的情況下,為了急於向朝廷表功,不聽張煌言的勸阻,堅決率部攻打西安,企圖奪下整個陝西。

等到賀珍意識到各路起義能如此順利,本是因為清軍主力被阿濟格帶入四川時,卻已經遲了,結果被孟喬芳和阿濟格以優勢兵力打得大敗。

西北各路反正歸明的義軍,多是原大明軍中將領和漢族官紳。

崇禎在北京上吊後,這些人當初慌不

《穿越成南明朱由榔的小說》 第374章 西北局勢(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