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7頁 (第1/1頁)

三月含芳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若是機靈,往後給家裡的男孩子們當個書僮也不是不行。 這些人在牙行時就學過些規矩。買回來再調教一二,很快就能上手。 陸氏也輕鬆下來。等徹底理順這攤子事,已是過去了四五天。 想到好幾天沒見的兒子和寶貝閨女,夫妻倆心裡火燒火燎的。這日下了衙門,夫妻二人便往家趕,連個丫鬟都沒帶。 進了家門,正趕上晚飯。見他二人回來,兩個無良的兄長齊齊打趣。 蔣老大拉長了調子道:“喲,喲,喲,縣令大人光臨寒舍,有失遠迎,恕罪恕罪。快搬椅子來。” 蔣老二應和著親自加了兩張椅子:“來——嘞,大人、夫人請上坐!” 這兄弟兩個一唱一和,惹得滿屋子人轟堂大笑,也弄的蔣文淵夫妻哭笑不得。 奶糰子正在吃飯。好幾日不見爹孃,著實有些想念。 因此在他們進門的第一時間,便放下了勺子,麻利的溜下椅子,跑過去同孃親好一陣貼貼。 完了又撲到爹爹懷裡貼貼,親香夠了這才在爹爹的膝頭坐下,重新抱著自己的小碗吃飯。 自打勉強能拿勺子的時候,她就不肯再要大人們餵飯。 雖說因為年幼,肢體不協調總會弄得滿桌都是,但總能把自己餵飽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勺子拿越來越好,雖然時不時還會灑些出來,但比起最開始要好太多了。 就算被閨女弄一身的飯粒子,蔣文淵也絲毫不嫌棄。 樂呵呵的,時不時給寶貝女兒擦擦油乎乎的小嘴。 或是往她的小碗裡夾一兩筷子她可以吃的菜,奶爹當的不易樂乎。 吃完晚飯,見時候還早,蔣文淵把一眾子侄們叫到書房,挨個抽查了這幾天的課業,又點評了他們的不足,方才起身往前廳走去。 此次回來,除了接孩子,還有兩件大事。 一是建族學。 一個家族想要長久的興旺,需要人才。而教育是重中之重。 不指望所有人都能考狀元中探花,起碼不能當個睜眼瞎。 他的初步設想是自己家出銀子建學堂請先生,再買上百來畝田產,作為族產。 只要打理得當,後續田裡所出足夠維持族學的運轉。 二是修路。 西津渡到縣道這段足有五里多,全是泥巴路。 晴天還湊和,到了雨天走的人和車一多,全壓成了爛泥,連他的馬車就陷進去好幾次。 他打算和村裡商量下,由他出銀子買材料,村裡出人力。一起把路修修,擴至可容兩輛馬車並行的寬度最好。 蔣文淵同家裡人通了氣,蔣老頭和兩個哥哥都舉手贊成。一來村裡人得了實惠,二來他們家也落了名聲。而名聲,在官場上極為重要。 事情易早不易遲。蔣老頭當即派人去請了里正和族長及幾個德高望重的族老來。 來的時候,大家以為是新縣令要頒什麼政令。待聽說,蔣文淵想要給村裡修路和學堂,一群老頭兒激動得差點沒暈過去。 蔣文淵考上探花,村裡也只是名聲上聽著更好聽了些。如今,他提的這兩件事,那就是實實在在的為村裡人謀好處了。 一番商量下來,同蔣文淵設想的大差不差。 一是學堂。學堂的建設費用和前期請先生的錢及書本筆墨這些,都由蔣文淵負擔。 後期族田產出後,則由族田的出息維繫。族學歸屬蔣氏族人,但凡蔣氏族人只要年滿5齡,無論男女都可進學。 村裡的外姓人也可進學,無須承擔學費,但筆墨之類則需自己承擔。另外,先生的飯食則需要所有學生輪流負擔。 二是修路。 要麼不修,要麼就修好些。現有的路擴寬至可容兩輛馬車並行,用石灰拌河沙及碎石做三合土壓實。 這樣修出來的地面,不僅平實還十分堅硬,用上二十年也不帶壞的。 人工的話,就一家出一個。左右現在田裡的事情也算不忙。 西津渡緊臨青江。前朝的時候,青州縣城在上游還沒搬下來,來往的商貿船隻,很多都在這裡停靠補給,時間一長,也就得了這麼個名。 沿河岸包括舊碼頭在內,上下十數里的河灘上都是鵝卵石。 河岸上,隨便掀開一塊草坪,那下面都是厚厚的細沙。 西津渡不少人家沿河岸的田地都是沙地。就是蔣文淵家也都有十多畝沙田。 總之,這般天然的建築材料,不用白不用,還省了一大筆錢,只是多費些人工罷了。 最後兩項歸總一算,總數竟也超過了六百兩之巨。 蔣文淵前有賣人參的銀子,後有鎮國公府送的謝禮,雖說不上家資頗豐,六百兩也還是拿的出來的。 當即讓陸氏取了六百兩銀票來,言明多退少補。

《蔣文淵陸玉婉的小說叫啥團寵之蔣家小女會仙法》 第57頁(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