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65部分 (第1/4頁)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被朝廷和尚在病榻上的慈禧太后狠坑了一把,一時名聲掃地的曾國藩進退兩難。在這個萬分尷尬的時刻,曾國藩選擇了後退,他也看出來了朝廷對他工作能力的質疑,隨即上奏說身體不好,要求另外選人處理天津教案。

確實,這樣大的壓力讓曾國藩的健康每況愈下,眩暈、嘔吐成了常事。正好朝廷也想換人。李鴻章成為接任者的不二人選,很快他收到了轉任直隸總督的上諭,而曾國藩卻調任兩江總督。

這個安排很合適,反正兩江總督死了,正好沒人接替,再說曾國藩對兩江地區比較熟悉,去那裡是個很好的選擇。

曾國藩揹負著歷史罪人的大山,離開了天津,而剩下的事情由李鴻章負責處理。其實李鴻章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因為處理意見已經得到了雙方的認可,他能做的就是在細節上再討價還價。

李鴻章外交能力堪稱清朝末年最強的,無怪乎他執政後期外國人視他為“無冕之王”。法國已經在普法戰爭中失敗,處理教案事件也是能快則快,李鴻章抓住這個機會,透過他的斡旋,俄國人鬆口了,只要求經濟賠償,並不要求抵償人命。

這樣,死刑犯的數量從20名減為16名,撿回了幾條中國人的命。而在對犯人行刑的時候,李鴻章的“痞子工作法”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他偷偷派人將原來關押的16個死刑犯,頂替了被判死刑的人。

這招兒可是夠絕的,反正洋人也不知道判的具體人是誰,只要人頭砍夠就行了。別看這都是些“小動作”,可給李鴻章帶來了不錯的口碑。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後,不久又兼任北洋通商大臣,一步一步走上權力的頂峰。而曾國藩卻從此背上沉重的包袱,兩年後抑鬱而死,終年62歲。

因為跟洋人打了不少交道,所以特別關注來自列強本土的訊息。

普法戰爭他知曉,那還是透過俄國人才得知的,可具體情況就不甚了了拉,沒想到卻從廣州的報紙上看到了戰事詳情,同樣對新近在歐洲崛起的普魯士震驚不已,不知道何時冒出這麼一個強大國家。

也是透過兩廣發行的《廣州官報》,李鴻章才瞭解了遠在歐洲的普法戰事詳情。普軍動員計劃周密,由鐵路運輸部隊,至去年7月底已於邊境集結3個軍團約47萬人,火炮1584門。

1870年8月2日,法軍以3個師在薩爾布呂肯地區首先向普軍發動進攻,但並無有力的作戰行動,僅同敵人前衛部隊進行一些小規模接觸。普軍旋於1870年8月4日轉入進攻,越過國境。

法軍在邊境地區不利的陣地上迎擊普軍的進攻,普魯士王儲弗里德里希·威廉的第三軍團以10倍之眾在維桑堡會戰擊敗法軍杜埃將軍的師(1870年8月4日),法軍死傷23%、1870年8月6日兩軍在沃爾特再戰,法軍重騎兵發動勇猛的衝鋒,但普軍卡爾·腓特烈親王的第二軍團有13萬,重創麥克馬洪元帥的第1軍4萬人。

同日屬於巴贊軍團的法國弗羅薩爾將軍的第2軍也在福爾巴克被普軍第一軍團以壓倒的人數優勢擊退,敞開了進入洛林的大門。

戰後有一個戰役間歇期,由於普軍主力也未能充分展開,不能連續進攻,乘勝追擊。而法軍雖由於戰前準備不足,在邊境地區會戰中打了敗仗,但主力並未受到普軍的重大打擊,損失有限;同時邊境的陣地是為進攻而設的,根本不適於防禦。在這種態勢下,法軍主力理應有計劃地撤向戰區縱深,補充兵員,調整部署,待機與普軍決戰。

但是,初戰失敗後立即產生政治影響,埃米勒·奧利維耶垮臺,8月10日夏爾·庫贊·蒙託邦組閣,此人已經74歲,屬於皇后為首的主戰派。由皇后攝政的巴黎政府出於維護本身統治的政治需要,一再幹預前線指揮員的作戰部署,阻止一線部隊向戰區縱深後撤。

而身在前線指揮的法皇竟然也附命巴黎,從而鑄成了自吃苦果的大錯。本來由法皇指揮的主力萊茵軍團,最初已下令向戰略腹地夏龍兵營退卻,但巴黎政府卻認為,如果軍隊一撤退,首都就要造反,堅持不應後撤。

於是,在1870年8月9日,法皇改變了原計劃,停止部隊撤退,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死守梅斯。1870年8月12日,疾病纏身的拿破崙三世把萊茵軍團的指揮權交給了巴贊元帥。

然而巴贊只有匹夫之勇,並無良好的指揮與戰略能力,他猶豫不決,時而決心退向夏龍與麥克馬洪會合,時而決心在梅斯防禦。當最後決定向夏龍撤退時,已喪失時機,普軍已逼近。

經8月16日的馬斯拉圖爾之戰

《新列車座位表》 第36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