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帝心 (第1/1頁)
林二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秦剛早已簡在帝心的事情,李清臣在開封府炭薪案匆忙結束後就已有耳聞。 這也是他起初看到楊畏將秦剛之名次刻意壓低之後,並沒有作出什麼反應的主要原因。 而眼下的名單,也讓他內心的某些判斷更加確定了而已。 不過,他並沒有表現出什麼,只是一面叫人去禮部偏殿,將等待結果的考生宣進集英殿中謝恩宣名,一面叫來官吏趕緊抄錄皇榜,並將於東華門外張榜宣示。 在秦剛與趙期、岑穰的閒聊中,大家都十分興奮地提到了“東華門唱名”之事,這被大宋士子、乃至於朝廷諸臣均視為讀書人一生中最為高光榮耀的時刻。 因為“東華門唱名”的本義,是出自於宋太宗雍熙二年首次透過殿試選拔出二十五位進士之後,為體現聖恩重視,太宗皇帝對此二十五人一一呼之,並面賜及第。 之後,隨著每次進士錄取人數的不斷增加,則改為皇帝只象徵性地宣讀第一等的五人姓名,餘者將會透過禮部官員在皇城外張榜代傳。 只因東華門面臨著京城最繁華的東城區,是皇城訊息傳曉天下的源頭,便才有了“東華門唱名”之一說。 而今晚,將不知這殿中的哪五人,能得到皇帝的親口傳唱。 考生按照原先考試的順序依次進殿,自然那些省試成績優秀者也會站得更加靠前一些。 就在眾人進殿之際,趙煦突然將李清臣喚至身邊低語了一句,李清臣先是驚訝地張了張嘴,然後很快就躬身輕語:“老臣遵旨。” 待得眾考生都進殿站定,李清臣則帶領眾人先行拜謝聖恩,然後氣定神閒地宣佈:“聖天子親政首年,得諸位英才,以應這集英盛名。今日殿試宣名,一甲二十名拜謝聖恩。” 此話剛落,立刻在殿中引起了一絲小小的躁動,又旋即便安靜了下來,雖說以往天子御口只會宣名前五名,可這也並沒有什麼條陳故例,今天的天子想要多宣讀十五人,那便是這十五人遇上的造化,此時只願這樣造化能夠落到自己的身上才好。 宋時的宣讀不會像後世那樣玩懸念,倒過來從末尾起念,以把最關心的第一名放在最後宣佈。而是規規矩矩地正向順序,也就是先從狀元開始宣讀。 趙煦看向案頭確定後的名單,先是叫出了狀元畢漸的姓名。 畢漸在人群中初聞自己姓名,如夢似幻,稍愣之後,慌忙出列站在中間。 立刻便有禮部官員上前走到他的身邊,手拿名單,向他詢問本人籍貫與父祖的姓名,確認無誤後,方才引至殿前皇帝御座前方。這時,還會有皇帝的內侍拿著同樣的名單,再一次詢問他的籍貫與父祖姓名。如此兩次核實,是謹防有同名同姓之人錯領。 因為這樣的事情是真的發生過。 宋真宗的天禧三年殿試,有兩個叫王言的中了進士,一個二甲、一個五甲。但在宣名時,中五甲的衢州王言卻率先應答,等睦州王言也出列應答時,再去查問兩人籍貫,這才發現重名了。而這二甲賜的是進士出身,五甲卻是同進士出身,其間差別非常之大。但是這個時候衢州的王言卻說,懇請陛下念我已領旨謝恩,不好將這錯賜的進士出身再收回吧? 真宗無奈,最後也只能將二人都賜為進士出身了。 不過在之後的殿前宣名前,都增加了兩次確認籍貫和父祖姓名的重要流程。 畢漸為荊州潛江人,其少年聰慧,力學不輟。其家鄉在熙豐年間,多受新法施行之利,農商開發皆是興旺。但隨元佑更化開始,諸多良政受黨爭影響,矛盾深化,積弊日顯。 畢漸在省試中的排名就在前十,而今日殿試,對於這個考題可謂是感同身受,其破題承意,少了一些阿諛奉承之詞,卻多了不少務實除弊之見解。 所以他在楊畏的眼中,名次落在了第四,但是卻迅速抓住了趙煦的眼光,直接擢為第一名的狀元。因為只有像畢漸這樣的筆下有策、胸中有志者,方可成為變法落實的急先鋒。 其後便是兩名榜眼趙諗與岑穰。 兩人上前之時,也是恍恍然不知所措,尤其是那趙諗,其父本為渝州蠻部人,歸順朝廷後被賜趙姓,並讓其子潛心讀書,不想今日居然一朝得中榜眼。他在上前拜謝時的整個身子都在不住地打抖。 再下來,是第四名的趙暘及第五名的趙期。 這次雖然並不沒有太計較進士榜中的南北人之區分,但是南人的優勢的確是太過於明顯。這狀元畢漸是荊州的,一個榜眼趙諗是渝州的,另一個榜眼岑穰是撫州的,再加上第四名趙暘是杭州的,若不是趙煦簡拔提升的西京洛陽人趙期的話,這一等進士裡,北人就要全軍覆沒了。 第一等中,每人被宣完名之後,一旁會有內侍送上皇帝親賜的食物,退到一旁後還會有人立即給他們量身以備制袍。同時,內侍也會悄悄提醒他們,如果想向皇上進獻謝恩詩的話,一旁還會有筆墨,這些都是第一等進士才有的榮耀。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風流大市場主題曲》 第120章 帝心(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